词条 | 废名讲诗 |
释义 | 作者:陈建军,冯思纯编订 ISBN:10位[7562235694]13位[9787562235699]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1 定价:¥48.00元 内容提要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他既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作家,也是一位成就突出的学者。除创作了一些风格特异的小说、诗歌、散文之外,他还撰写有《谈新诗》、《杜诗讲稿》等著作。 《废名讲诗》由两大部分构成,一为“废名讲新诗”,一为“废名讲旧诗”。两个部分均以成集者为主体,其他散见于报刊杂志上的集外文,一律按发表时间顺序列于所属部分之后。本书所收废名著述,多据其手稿整理、排印,其中《古代的人民文艺——〈诗经〉讲稿》、《杜甫论》、《杜诗稿续》(即《杜诗讲稿》后三讲)、《杜甫诗论》是首次公诸于世。 目录废名讲诗(代序) 编辑说明 废名讲新诗 新诗讲义 谈新诗 序 一《尝试集》 二《一颗星儿》 三新诗应该是自由诗 四已往的诗文学与新诗 五沈尹默的新诗 六《扬鞭集》 七鲁迅的新诗 八《小河》及其他 九《草儿》 十《湖畔》 十一《冰心诗集》 十二《沫若诗集》 附录:怀废名 跋 《十年诗草》 林庚同朱英诞的诗 《十四行集》 关于我自己的一章 新诗问答 诗及信(二) 永远是黑暗和林庚 《冬眠曲及其他》序 《小园集》序 《天马》诗集 谈诗的形式问题 废名讲旧诗 古代的人民文艺——《诗经》讲稿 关雎 桃夭 汉广 行露 搡有梅 野有死麕 匏有苦叶 蝃(虫东) 绸缪 东山 车牵 杜诗讲稿 第一讲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第二讲分析《前出塞》、《后出塞》 第三讲分析三“吏”、三“别” …… 编后记 书摘“余识废名在民十以前,于今将二十年,其间可记事颇多,但细思之又空空洞洞一片,无从下笔处。废名之貌奇古,其额如螳螂,声音苍哑,初见者每不知其云何。所写文章甚妙,但此是隐居西山前后事,《莫须有先生传》与<桥》皆是,只是不易读耳。废名曾寄住余家,常往来如亲属,次女若子亡十年矣,今日循俗例小作法事,废名如在北平,亦必来赴,感念今昔,弥增怅触。余未能如废名之悟道,写此小文,他日如能觅路寄予一读,恐或未必印可也。”以上是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末所写,题日《怀废名》,但是留得底稿在,终于未曾抄了寄去。于今又已过了五年了,想起要写一篇同名的文章,极自然的便把旧文抄上,预备拿来做个引子。可是重读了一遍之后,觉得可说的话大都也就有了,不过或者稍为简略一点,现在所能做的只是加以补充,也可以说是作笺注罢了。关于认识废名的年代,当然是在他进了北京大学之后,推算起来应当在民国十一年考进预科,两年后升人本科,中间休学一年,至民国十八年才毕业。但是在他来北京之前,我早已接到他的几封信,其时当然只是简单的叫冯文炳,在武昌当小学教师,现在原信存在故纸堆中,日记查找也很费事,昕以时日难以确知,不过推想起来这大概总是民九民十之交吧,距今已是二十年以上了。废名眉棱骨奇高,是最特别处。在《莫须有先生传》、第四章中房东太太说,莫须有先生,你的脖子上怎么那么多伤痕?这是他自己讲到的一点,此盖由于瘰疬,其声音之低哑或者也是这个缘故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