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肥大细胞增生症 |
释义 | 肥大细胞增生症(mastocytosi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肥大细胞增生性疾病,其特点为组织学上肥大细胞增生性浸润。主要侵犯皮肤,但可累积其他系统或器官,通常为良性过程,只有少数是恶性疾病。 诊断1.肥大细胞瘤 ⑴上肢多见,但任何部位均可发疹,童儿型青春期可自愈。 ⑵ 皮疹特点:为淡红色或淡棕色斑块,呈卵圆形,表面光滑或桔皮样。皮疹受摩擦后,又可形成风团样改变,甚至发生水疱。 2. 色素性荨麻疹 ⑴ 多于出生后3~9个月发病,至青春期而愈。少数成人发病,则难以消退。四肢和躯干多见。 ⑵ 皮疹呈圆形或卵圆形的色素性斑丘疹,摩擦后能引起风团。 3. 恶性肥大细胞增生病 ⑴ 多见于成人,有明显的瘙痒。预后往往不好。 ⑵ 皮疹为象牙色的浸润肥厚或呈苔藓样变,褶皱处如腋窝及腹股沟处呈弹性假黄瘤改变。皮肤划痕征常为阳性。 ⑶ 周围血中可发现不成熟的肥大细胞。 鉴别诊断应与色素痣、黄色瘤、皮肤划痕症等鉴别。 1. 色素痣:多发于儿童期或青春期的色素性物,可呈斑状乳头状或结节状,无任何自觉症状,皮损处摩擦后不发生风团。 2. 黄色瘤:皮肤表现桔黄色或棕红色斑片、丘疹、、结节或肿块。伴发心血管及肝脾等损害。病理变化为真皮泡沫细胞或黄瘤细胞呈群集浸润。 3. 皮肤划痕症:对外来的机械性刺激于皮肤上产生风团或先有瘙痒,搔抓后片刻可见条索状风团。 【治疗】 对孤立性的肥大细胞瘤可行手术切除。对全身性肥大细胞增生症口服赛庚啶或色甘酸钠效果较好。硝苯吡啶10mg,每日3次,可缓解症状。 预后本病的预后取决于发病年龄及其类型,儿童单个肥大细胞瘤通常数年内消退。幼儿广泛性色素性荨麻疹50%的病例在少年期消退。少数病例可发展为系统性病变,但仅极少数发生死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