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飞扬与落寞:梁漱溟的孤独思考 |
释义 | 图书简介他身兼双重使命”,既有为生民立命”而复兴传统的人文关怀,又有为往圣继绝学”而改造中国的社会关怀,因此常陷于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矛盾中,徘徊于志”、事”之间。 独立思考”,表里如一”是他对于自己人生的综述,这八字箴言也几乎成为他的口头禅。从青年时期便已显露的人格特质,到后来乡建运动”及现实政治旋涡中,他始终保持不变,不苟同于人”,本所思而立,从所信而行,不随俗沉浮”。被视为社会名流之中很难得的一位透明”人物…… 阅读本书的理由在他父亲看来,使他最感得意的是儿子漱溟的为人真挚,做事认真”。 在他看来,自己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 在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看来,他是其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 在台湾著名学者韦政通看来,做人方面, 梁先生以一生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现代新儒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问题”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乡村建设之研究家或实践者,社会改良主义思想之研究家或实践者,大中小学生…… 编辑评论他以中学毕业生”身份,在从未受严格学术训练的情况下,得到蔡元培破格任用,得以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当教师。在人才济济、新旧对立、西潮势如长虹的北京大学,他仍能脱颖而出,写出将西方、中国、印度三种文化加以比较,各给予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适当位置,并指出世界最近未来将是中国文化之复兴”为主旨的成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风靡一时。到1920年前后撰写此书时,他尚不到三十岁。在北大,他既非新派,亦非旧派,对新思潮他抱欣赏的态度,对只是示人以一堆陈旧古董,根本无力与新派对垒”的旧派,则嗤之以鼻。他的卓而不凡能够把新、旧派所有的刺激在中国文化出路的思考中,一一转化成生命能量的增进,转变为生命的动力…… ——他有说不尽的飞扬 一心向佛的他本可以在菩提树下静心潜修,思索人生,志”满意得;但作为贫弱中国的一员,他在动荡的社会中,为事”舍志”,奔走辛劳,虽尽热情却结局无奈。他一生都没能走出中国化”与西方化”的困惑,虽否定西方化”,但又希望中国能凭借伦理”上的优势去实现西方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因此他终究没能真正跳出‘中体西用’的怪圈。其倾注毕生心血为之奔走劳碌的乡村建设实践也几度破产”,举步艰难,难逃失败。他一生都在进行着孤独而辛苦的思考,一生似乎总不合时宜”,终留下一生兼收并蓄,志事终难两偿”的悲剧式结尾…… ——他有说不尽的落寞 目 录序论 一个“浪漫的补天者” 一、他有被称为天才的理由 二、狂傲而真诚的心灵 三、四个“不料”和落寞中的自嘲 四、理智的浪漫和张力 五、最后的儒家 六、对“中国问题”孤独的思考和追问 七、坚守心湖围堤的被批斗者 第一章 国运·家运·身运 一、一个激进与辉煌的时代 二、出生·家世·家庭 三、慈父 四、成功的家庭教育 五、动荡中的中小学教育 六、《京话日报》与自学成才 七、婚姻的意义 八、真正的爱情? 第二章 青春的激情与迷惘 一、短暂的革命生涯 二、《民国报》记者 三、倾心社会主义 四、人生的苦与乐:钻研佛典的日子 五、在北京大学的风光岁月 六、父亲的自杀:一个颇受争议的事件 七、转向儒学 第三章 执著与无奈:乡村建设十年 一、最初的“农村觉悟” 二、在广东 三、在河南 四、山东邹平县的乡村建设实验 第四章 抗战岁月的自信与失落 一、人选“国防参议会” 二、亲历战场的日子 三、监督国民党抗战 四、从否定党派到组建“统一建国同志会” 五、“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酝酿和成立 六、香港办报 七、民盟纲领诞生的曲折 八、逃难香港的岁月 九、第一次归隐 第五章 徒劳无功的和平努力 第六章 与毛泽东的对话 第七章 晚年:落寞还是平静 第八章 一生重要著作和思想 附录 梁濑溟年表 基本信息·语言:简体中文 ·出版时间:2006-12-01 ·版次:1 ·总页数:296 ·印刷时间:2006-12-01 ·字数:271000 ·ISBN:9787506026499 ·大小: ·装祯:简装 ·纸张:胶版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