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飞来对面巷 |
释义 | 简介飞来对面巷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小北路,小石街对面,广州市小北路小学对面。因其奇特名称的来历也有多种观点。部分人认为其名称来源于明代民间的一场智斗;另一部分人认为其来源于原位于飞来对面巷建于清朝的飞来庙。 明代民间智斗传说传说“飞来对面巷”原是没有名字的,只有一些小木屋,居住着穷苦人家。他们每天为生活奔波劳碌,不知住了多少年,这条街仍未有人取名,人们只好叫它做无名街。在这条街巷的对面的小石街,却是另一番景象:大屋林立,那里豪门富户不少,其中还有些富户是专门倚仗权势、欺压街坊邻里的“街霸”。 一天,有一家富户宴客,请来了一群猪朋狗友,宴席间,他们大谈生财之道,各道自己的本领,个个眉飞色舞,趾高气扬。当他们的话题转到小石街的时候,顿觉得晦气万分。因为这个街名与他们的身份很不相称,显示不出富户们的气派,因此,便一致认为要重新起一个大吉大利的街名。 经过一番议论以后,某甲提出把小石街改名为“大发街”,但大家认为太俗气,没有响应。某乙又提出改为“广财街”,大家一听也觉得不雅,也不赞同。说来说去,始终提不出一个好名称来。 过了很久,有一个人称师爷的人站了起来,此人平时油嘴滑舌,更喜欢卖弄文墨,这时他故作姿态地说:“纵观历代最为吉利的名称,总离不开福、禄、寿。我看就取名为福来街,你们各位意下如何呢?”众人听后甚为赞赏,个个拍手叫好。 这群富户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势、阔绰,利用改街名的时机,择定黄道吉日,搭起祭坛,请来了神婆、道士打斋,在街口悬挂“八卦”三叉等,还请来八音锣鼓,喧闹一宵;并选用上等大理石,用真金粉扫字来制造街牌。悬挂街牌这天更是热闹非常,锣鼓喧天,鞭炮声声,硝烟弥漫,接着又大排筵席,弄得整条街乌烟瘴气,左右邻里几条街道的平民百姓也不得安宁。 一天,曾被称为“神童”的广东才子伦文叙来到“无名街”探亲访友,众人久闻伦文叙的大名,纷纷前来相见。当提起对面福来街近日改了街名,富户们更是不可一世,趾高气扬的时候,伦文叙十分气愤,决定为无名街取一个好的街名,以争一口气。伦文叙仔细地了解福来街起街名的前后经过,便沉思起来,他望着对面的福来街,又环顾左右,踱了几回,然后执笔走到桌子前,疾书“飞来对面巷”五个大字。在场各人一时不解,伦文叙面带笑容地说:“我今天替大家想法治一治福来街那班恶人,其次还要起一个好的街名,我起的这个名字,正好是两全其美。”在场的百姓听后还是不怎么明白,伦文叙便继续说:“小石街最近已改名福来街,而你们街正好对着它,我给你们这条街起名为‘飞来对面巷’,就是说把所有福、绿、钱、财等都通通从福来街飞过来,让你们得到这一切!”众人听罢,齐齐大赞好极了,纷纷再三向伦文叙道谢。 “飞来对面巷”的街牌挂出去了,消息传来,气得福来街那些富户恶人,个个目瞪口呆哭笑不得。 清朝飞来庙传说在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的一个暴风骤雨的黄昏,有一股猛烈的旋风刮来了一个观音菩萨象。人们认为,这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到此“显灵”。人们接二连三地前来磕头烧香,顶礼膜拜。后来,人们又七手八脚地搭起一个茅庵,供奉这个“救世主”。尔后,便有求降雨的、求子孙的、求治病的人们纷纷来朝拜。雍正八年(1730年),人们又出于感激观音菩萨的“有求必应”,大兴土木,集资兴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庙宇。因庙中的观音菩萨是“飞来”的,故名“飞来庙”。 在“飞来庙”门对面的旷地上,逐渐成为街道之后,人们便把这条街道命名为“飞来对面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