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滨苇鹪鹩 |
释义 | 滨苇鹪鹩(学名:Thryothorus semibadius )属小型鸟类。嘴长直而较细弱,先端稍曲,无嘴须。鼻孔裸露被有鼻膜。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短小而柔软,尾羽12枚。跗蹠强健,具盾状鳞,趾及爪发达。羽被柔软厚密,为红褐色,翅膀和尾巴有黑色条斑。喜欢居住在潮湿的地方,在森林下部活动,主要以昆虫和蜘蛛为生。 中文名称:滨苇鹪鹩 外文名称:Riverside Wren 别称:河岸鹪鹩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雀形目 科:鹪鹩科 属:苇鹪鹩属 拉丁学名:Thryothorus semibadius 命名时间:Riverside Wren 外形特征滨苇鹪鹩是一种小型鸣禽,身长13-14厘米,成鸟上体是明亮的橙棕色,在颈部变的较深暗,背部和尾巴褐色。肩,包括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墨绿色有暗灰色斑纹。羽缘有棕色标志的外螺纹,形成了十几个在翼角处出现斑点。尾部羽毛黑色,有9道横斑纹覆盖在尾巴上。眼先黑色,眼睛上部有狭窄的白眉。下颏灰色,喉及耳覆羽,有明显标记的条纹和横向的黑羽。下体其余部分完全灰色,有明显的黑色斑纹,这些斑纹在浅黄色的小腹上变得更广泛和更为明显。虹膜是浅棕色。下颌骨灰色。腿灰色。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中美洲的太平洋地区,其范围包括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西部,墨西哥湾的尼科亚小太平洋沿岸的奇里基省。 生活习性栖息范围很广泛具有多样性。沿溪流和河岸,主要是灌木、树木繁茂的地区尤其是在河流和溪涧密集的植被,虽然名为河岸鹪鹩但它并不一定都是沿水寻找食物。它们也栖息在深深的沟壑和林区沼泽边缘,从海平面到1200米高度均有分布。通常在一对夫妇或小型家庭集群活动。喜欢鸣叫。飞行高度距地面低,距离短。在地面落叶中搜寻食物。主要食物是无脊椎动物(甲虫,蜘蛛,蠼螋,蟑螂卵)和昆虫。 生长繁殖在森林中筑巢,雌雄双方共同营建,巢用细枝、草叶、苔藓、地衣、羽毛等物交织而成。巢的结构比较复杂,一般由大致相同的两部分:其中一个是育雏室,另一个相当于大厅。两个房间之间,有一个门槛或窗台。巢的外形尺寸是约15厘米长,12.5厘米高或宽。巢置在高于地面1.5至2米的树上。产卵时间从8月至12月。每巢产白色卵2枚,有褐色斑。由雌鸟单独孵化,一般用18或19天。孵化后16天离巢。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