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濒危野生动物 |
释义 | 濒危野生动物定义濒危野生动物是指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从广义上讲,濒危动物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物。从野生动物管理学角度讲,濒危动物是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动物。 濒危野生动物标准濒危野生动物是指在其整个分布区或分布区的主要部分中处于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这些野生动物物种的种群已经减少到勉强可以繁殖后代的地步,其地理分布狭窄,仅仅存在于典型地方或出现在有限的、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如果不利于其生长和繁殖的因素继续存在或发生,便会很快灭绝。按照世界公认的标准,一个物种的数量少到以百计算时,即为濒危物种。目前许多野生动物濒危的原因,多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对其特殊生境的破坏造成的。濒危野生动物是国际公约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要保护的野生动物。 濒危野生动物现状世界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高等动物加上各种昆虫约在几百万种以上,但是自1600年以来,在总共4226种哺乳类动物中,已有36种灭绝,120种濒临灭绝;在已知的8684种鸟类中,已灭绝的有94种,濒临灭绝的有187种。据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的资料,自1850年以来,人类已使75种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绝种,使359种鸟类和297种兽类面临灭绝的危险。濒临灭绝的动物中还包括190种两栖类、爬行类和80种鱼类。 拯救濒危野生动物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我国80%以上的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在其栖息地域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一批极度濒危濒于灭绝的物种已经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种群,摆脱了灭绝的危险,有的物种已经开始回归自然。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共批准栖息地保护、濒危物种拯救繁育、野化放归等野生动物保护工程项目23项,投入工程建设资金近7000万元,新建各类自然保护区600余处,使我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国家林业局组织实施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确立了优先保护大熊猫、朱鹮、虎、金丝猴、藏羚羊、扬子鳄、亚洲象、长臂猿、麝类等13大濒危野生动物物种。据统计,2003年,华南虎人工种群数量发展到60余只;朱鹮野外和人工种群数量达到560只,增幅35%;扬子鳄从200多条发展到1万余条,并在安徽成功地进行了放归自然试验;野马和麋鹿人工种群数量分别达到180匹和1300多只,在野外成功繁殖后代,并已初步建立起较为稳定的野生种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