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方宗岱 |
释义 | 方宗岱简介方宗岱(1911年~1991年),著名泥沙专家,新中国泥沙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之一。1911年6月18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193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37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解放前先后在原中央水工试验所、甘肃林牧公司、全国水力发电总处和原水利部防洪司任职。解放后,先后在华东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筹备处工作,曾主持筹建了河流研究所(现在的泥沙研究所),1956年起一直担任该所的主要负责人,主持全所科研工作。曾参与三门峡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改建工作,1988年参加三峡工程专题论证,是防洪组两位拒绝在当时论证结论上签字的专家之一(另一位是已故的水利水电防洪专家陆钦侃)。1991年逝世。 纪念泥沙专家方宗岱先生纪念泥沙专家方宗岱先生 刘国纬 (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 南京 210098) 著名泥沙专家方宗岱先生逝世3周年了,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纪念他。 方宗岱先生生于1911年6月18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193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37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39年~1942年在原中央水工试验所任职。1942年~1945年在甘肃林牧公司从事规划设计工作。1946年~1949年先后在全国水力发电总处和原水利部防洪司任职,并于1946年参加国际治黄考察团。1949年5月上海解放,方宗岱先生作为水利专家留任华东水利部,负责水利规划工作,从此满腔热情地投入了新中国的水利事业,并为之奋斗了半个世纪。 方宗岱先生是新中国泥沙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之一。1954年,方宗岱先生担任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筹备处副处长,主持筹建了河流研究所(现在的泥沙研究所),1956年起一直担任该所的主要负责人,主持全所科研工作。他在该所辛勤耕耘数十年,和其他专家一道,带领全所同志完成了我国许多重大的泥沙科研工作,把该所建成了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及泥沙基本理论的试验研究中心,并成为世界泥沙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方宗岱先生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建设中的泥沙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早在黄河三门峡工程规划设计阶段,他便指出“在三门峡修建搞坝大库可能对关中平原造成危害”。在三门峡工程规划设计阶段,他建议把12个底孔的高程降低20m,被苏联设计部门所采纳,并为以后的排沙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在三门峡工程改建中,他力主全部打开12个底孔,经实践证明此意见是完全正确的。在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中,他提出了三峡工程与重庆淤积、武汉防洪和对长江口影响等重大问题,对深化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对都江堰破坝、黄河位山枢纽破坝、青铜峡炸坝排沙、以及黄河小浪底水库长期保持足够拦沙库容等重大工程泥沙问题,都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方宗岱先生几十年潜心从事泥沙科学研究,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他很早就提出了长江口泥沙观测问题。50年代末,他利用永定河下游研究三门峡修建后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及治理问题的天然模型,进行了大量的观测,为研究黄河河床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提出的高含沙水流远距离输沙及利用高含沙水流治理黄河的设想,受到了各方的重视,为推动高含沙水流研究和黄河治理开拓了新的途径。他先后发表了“泥沙处理是水利工程成败的关键”、“非牛顿高含沙水流治理黄河的科学机理与生产实践”、“60年代两个世界性的巨大水利工程在宏观决策失误中的经验教训”等数十篇重要的学术论著。 方老一生治学勤奋,并且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精神。在许多重大水利工程决策的讨论中,他不唯上、不唯书,实事求是,坦陈己见。在科学研究中,他有句名言:“文章切忌随人后,科研尤贵有新篇。”直到晚年,他不顾疾病缠身,坚持工作,把黄河、把长江、他许许多多事关重大的泥沙问题,牵系在他那已经操劳过度的心中。 方老作风朴实,乐观豁达,平易近人,对青年同志更是淳淳教导,爱护至深。70年代,笔者和方老一起由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下放到三门峡工程局,参加三门峡工程改建劳动,清晨我们结伴从大安(黄河边的一个临时居民点)步行去坝头,在工地上和工人一期开挖浇筑,午餐时席地而坐吃着窝头和咸菜,实在累了便拿一个草袋寻避风处打一个盹。寒来暑往,五、六个年头,而那时方老已年逾六旬了。然而方老却总是乐观地对我们说:把眼前的劳动和三门峡工程改建联系起来,和治理黄河联系起来,心就高远了,苦点累点就不算什么了。多么朴实而又崇高!我至今铭记不忘并成为激励自己的榜样。 方宗岱先生为中国的水利事业和泥沙科研事业辛勤耕耘了半个多世纪。黄河上下、长江南北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汗水,三门峡、小浪底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智慧。我们怀念他,并应紧紧追随他为之奋斗终生的伟大事业。 注:本文参考了“庆贺方宗岱同志八十寿辰”(水科院泥沙所,1991),并承张志京、叶永毅同志提出宝贵意见,一并致谢。 作者简介: 刘国纬,男,1939年1月出生,湖南人。1962年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本科毕业。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曾当选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国际地表水委员会(ICSW)副主席。 先后主持完成了黄河下游凌汛调度、可能最大暴雨、中国水资源评价(大气水汽部分)、水文循环大气过程、南水北调东线运行管理、中国暴雨统计参数图集编制等科研项目。目前从事水文学史等研究。 先后获得过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编写科研报告20余份。发表论文70余篇(代表性论文如:论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以长江中游为例,《中国科学》E辑,2007-6期)。出版专著4种(其中1种为译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