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别集
释义

别集是指个人的诗文汇编。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和苏轼的《东坡七集》,都是别集。先秦时无别集,但诸子论文结为一集,号称《荀子》、《庄子》、《墨子》之类,与后代文集相似。到汉代,文学创作发展,西汉刘向《七略》有“诗赋略”,著有《屈原赋》25篇、《唐勒赋》4篇、《宋玉赋》16篇至《左冯翊路恭赋》8篇,共66家,皆以作家为单位,汇集赋作,实为后代目录家别集类之始。至东汉末年后别集渐繁,汉魏六朝别集见于《隋书·经籍志》有886部。以后历代相沿不替,清人文集可考者多达三万余家,文人学者几乎人人有集。

别集的内容

别集的编集是有诸多讲究的。作者生前所定,基本上属于选集,就是说基本上要删汰一些作品。而后人所编,则大多属于全集,片语只字也不遗漏,这是因为编者往往是作者的子孙或学生,或者是乡后辈,或者是作者的研究者,爱好者。

有的别集单收诗,称为诗集。有的单收文,称为文集。兼收诗文的往往也被称为文集。

别集往往有附件。首先是他人所撰序跋,有当代人作的,也有后人编集或重刻时加的,有的序文甚多,连篇累牍。另一种附件是作者的传、墓碑、墓志铭、年谱,都是作者的传记资料。

别集的文献价值

别集集中保存某一作家的诗、词、曲、散文作品,这是认识和研究这位作家文学成就的主要材料,一部中国文学史,实际是作家作品及文学流派史,作家是因其作品而传的,文学流派也是同样靠同一风格或创作倾向的作品得以成立,所以别集保存作品,这是首要的文献价值。

别集因系统收集了某一作者的著作,为研究该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等提供了基本材料。别集对保存历史文献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编辑总集的主要依据。

别集的分类

一、按照收录范围可分为汇集一人全部作品的全集(如宋代陆游的《陆放翁全集》)和选录一人部分作品的选集(如唐代皮日休的《皮子文薮》)。

二、按编辑情况可分为自编的别集(如唐代孙樵的《孙可之文集》)和由他人编辑的别集(如唐代韩愈撰李汉编的韩昌黎集)别集内文献的编排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按作品主题编排(如宋代文天祥的《文山先生集》),有的按作品著成时代先后编排(如唐代杜甫的《杜少陵集》),有的按作品体裁分类编排(如唐代李白的《李太白集》),有的则综合几种方式编排(如宋代黄庭坚的《山谷全集》)。

三、就编排方式而言,别集可分为四类:

第一,按分体编排的别集。这一类在古代文学别集中最为常见。如唐李白的《李太白集》30卷,卷一为古赋,卷二为古风,卷三至卷六为乐府,卷七至卷二十五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另有文4卷,诗文拾遗1卷。

第二,按编年编排的别集。如唐杜甫撰、清仇兆鳌编注《杜少陵集详注》25卷,卷一至卷三作于“安史之乱”前,卷四至卷七作于“安史之乱”时,卷八至卷九(前半部)是赴四川途中所作,卷九(后半部)至卷十四是定居成都五年所作,卷十五至卷二十三是离开成都沿江东下时所作。最后两卷收表、赋、赠序和其他杂著。

第三,按作品主题分部编排的别集。如宋文天祥《文山先生集》20卷(四部丛刊本),分《文集》(卷一至卷十二,包括诗词文)、《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集杜诗》、《纪年录》(卷十三至卷十八)以及附录(卷十九、卷二十为传记、祭文等)。

第四,兼用以上几类编排的别集。如宋黄庭坚《山谷全集》凡30卷,《内集》二十卷为诗,编年;《外集》十七卷,第一部分为赋,不编年,第二部分为诗,编年;《别集》二卷为诗,不编年。

别集的命名方式

别集的命名方式五花八门。

有的用作者本名命名,如《骆宾王文集》、《孟浩然集》等,这种命名方式在古典文献中较少,近人新编的别集则很常见;

有的用作者的字、号、别名命名,如《李太白集》、《玉溪生诗集》(唐李商隐撰)、《陶渊明集》等;有的用作者的斋室命名,如《玉茗堂集》(明汤显祖撰)等;

有的用作者的官衔、封号、谥号命名,如《阮步兵集》(三国魏阮籍撰)、《诚意伯文集》(明刘基撰)、《范文正公全集》(宋范仲淹撰)等;

有的用作者籍贯、居住地、别墅命名,如《柳河东集》(唐柳宗元撰)、《樊川文集》(唐杜牧撰)等;还有的用作者撰作编集的朝代命名,如《白氏长庆集》(唐白居易撰)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4: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