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表微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表微 作品年代:清代 作者:彭绍升 文学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沈忠伯馆于上津桥程氏[1],司出纳无苟[2],与人交,诺必诚,行不蹈非礼。予友汪大绅,亦授徒程氏[3],见而异之,曰:“子性耶[4]?亦习而安之耶?” 曰:“吾尝闻教于黄先生若木矣[5]。始吾贫且困。皇皇然如有失也[6];汲汲然常有求也[7]。噫[8],殆矣[9]。黄先生进而教之曰:‘子毋然,吾语子。吾昔常苦贫,一日粮不继,将出门干人[10]。步于庭,日方午,顾影忽自咤曰[11]:“咄[12]!七尺男子,负圆履方[13],不自重,乃从人道一乞字耶?且我命固当死,出门将安之?”遂闭门兀坐者三日[14]。病且僵,忽闻叩门声,强起,徐行启门,则故人者引一力[15],担粟两斛[16],钱两贯[17],入门而吁曰:“吾过矣!吾过矣!吾固虞子之不以困告也[18],吾不意子之困至于斯也!”扶予坐,呼力买薪煮汤与粥,盥而食之而后去。嗣是予常常闭门[19],然粮尽辄继,亦不知何以致之也。子其勉之[20]!’吾闻先生言,知命之不可为也,求者徒自苦也,而志定,至于今守之。” 又言,先生为人坦白,善诱人[21]。习青乌家言[22],为人度地,辄曰佳,欲其子之速葬也,审向背[23],谨趋避而已,馈以金,不启封,投之瓮中。子昏[24],方与人弈[25],门无贺者,忠伯肃衣冠[26],上堂欲致礼,先生不顾。已而谓早:“忠伯,尔亦如许俗耶?”忠伯谢不敢。 或又言,先生家于木渎时[27],冒雨入城,辄著木屐[28],往还六十里。或曰:“泥滑且颠。”先生曰:“吾脚头有眼。”性喜茶,贮雨水数十瓮,客至,拾松子烹而饮之。晨起东向坐,吸日华以为常[29],既老,神明不衰[30]。卒年八十余。 作品注释[1]馆:寓居。旧时给人做幕友、塾师、食客都可称“馆”。 [2]司出纳:管帐。苟:苟且,草率。 [3]汪大绅:汪缙,字大绅,号爱庐,江苏吴县人。 [4]性:天生的本性。 [5]闻教:闻听教诲,即当学生。 [6]皇皇然:心不安貌。皇皇,同“惶惶”。 [7]汲汲然:心情急切的样子。 [8]噫(yī):感叹声,犹“唉”。 [9]殆:危险。 [10]干(gān):求。 [11]咤:怒声。 [12]咄(duō):呵叱声。 [13]圆:此指天。方:此指地。古人认为天圆地方。 [14]兀(wù)坐:呆坐。兀,浑然无知貌。 [15]力:力夫,役夫。 [16]斛(hú):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 [17]贯:钱串,每一千文为一贯。 [18]虞:担心,忧。 [19]嗣是:从此。 [20]其:表祈使。 [21]诱:诱导,教导。 [22]青乌家:即风水先生。相传汉代有青乌子,人称青乌公,精通相地术,即为人选择住宅、墓地的迷信方法。 [23]向背:正反,趋向和违避。指相地时根据山川形势的优劣,选取有利的地形,避开不利的地形。下文“趋避”意思相同。 [24]昏:同“婚”。 [25]弈:下棋。 [26]肃:整齐,端正。作动词。 [27]木渎:旧镇名,在吴县西南三十里。近太湖口。 [28]木屐(jì):木底鞋,可以踏泥途。 [29]日华:太阳的精华。道家养身之法有每天早晨面向太阳呼吸,称吸日华。 [30]神明:指人的精神。 作品赏析表微,意思是表明微细的、隐而不现的人或事,从这篇文章看,也就是表彰具有教育意义而日益衰微的处世之道。文章借旁人之口记叙黄若木先生的为人,宣扬淡泊无求,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笔墨不多,却勾勒生动。 作者简介彭绍升(1740—1896),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江苏长州(今苏州)人。公元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早年有功名之心,中年起热衷佛学,居深山习静,素食持戒四十年。工古文,有《二林居集》。 作品翻译沈忠伯住在上津桥程氏的馆中,管理支出收入一点也不马虎,和别人交往,说话必以诚信,行为总是不超出礼节的范围。我的朋友汪大绅,也在程氏那里教学生,见到沈忠伯这样很惊异,说:“这是你的本性吗?还是习惯了才这样安然?” 沈忠伯说:“我曾听过黄先生若木的教诲。当初我贫穷困苦。惶惶然好像丢了什么;急急然经常想得到什么。唉,完了。黄先生接近我然后教诲道:‘你别这样,听我给你说。我以前经常贫困潦倒,一天吃不上饭,就想出门求别人。走到院子,刚好中午,看着自己的影子忽然自叹道:“嗨!七尺男子,背天履地,不自重,难道要向别人乞讨吗?如果我命中注定要死,出门能有什么办法?”于是闭门端坐三天。病体僵直,忽然听到敲门声,勉强起来,慢慢走过去开门,原来是朋友带着一个劳力,担着二十斗谷子,两千文钱,进门叫道:“我的错啊!我的错啊!我本来就担心你有困难不告诉我,我没想到你窘困到这种地步了!”扶我坐下,叫劳力买柴煮汤与粥,洗过手然后吃完饭才离开。于是我常常闭门不出,然而粮食又快没了,也不知道怎么去得到。你好好努力吧!’我听了先生的话,知道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强求的人白白受苦,于是我的意志就坚定了,至今还守着。” 又说,先生为人坦坦荡荡,善于诱导人。修习青乌家言,走到哪里他的为人都会被认可,想让自己死去的儿子速葬,审查正反面,谨慎利害而已,别人的送钱,不启封,扔进瓮里。儿子瞑目后,才与人下棋,门外没人来道贺,忠伯整肃衣冠,上堂想要致礼,先生不看他。过了一会儿对他说:“忠伯,你怎么也这样庸俗?”忠伯道歉不敢这样了。 又有人说,先生住在木渎的时候,冒雨进城,只穿着木屐,去来六十里。有人说:“路上泥滑容易跌跤。”先生说:“我脚趾头有眼睛。”先生很喜欢喝茶,贮藏雨水数十瓮,客人来了,捡几个松子煮进去饮用。早晨起来东向坐,吸收太阳的精华每天都是,老了以后,精神强健不衰。死的时候八十多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