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法身非相分 |
释义 | 《金刚经》中的第二十六品(第二十六分),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每一品为一分,冠名一个小标题使读者更加快速的了解标题下面的内容。《金刚经》并非只有昭明太子三十二品这一种分法,但是这种分法是最被世人认可的分法。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佛有三十二相、四辩(四种辩才)、八音(八种美妙的声音),但这些都属于佛的应身和化身,不是佛的法身所具有的。法身无形无相,而色相是眼根的幻化,音声是耳根的幻化,如果想以色相、音声见观(观想)或者寻求法身如来,那么永远也不可能见到如来的法身之体,永远也到不了真正的佛境界。 正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南怀瑾先生注的第二十六品偈颂: 粉墨登场笙管浓,谁知槛外雪花重。 推窗窥见清凉界,明月芦花不定踪。 人活在世间,乃至一切万有活在这个世间,都是在唱戏,窗槛外一片清凉,雪花万杂,可你不要被这个色相迷住了。如果我们在清净的境界里再转一下,打开窗子看看这个天地,世界上没有哪一处不清凉,到处都是净圭,地狱里头都是净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