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标准贸易模型 |
释义 | 标准贸易模型是建立在李嘉图模型、特定要素模型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这几个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模型综合基础上的,是一个更具有一般性的世界贸易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国际经济学中的很多重要课题。当国家间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它们之间的相互贸易可以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因此这里选择标准贸易模型对这种经济条件下反倾销的贸易保护做出分析。 标准贸易模型概述当各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时,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如果两国进行自由贸易,各国都更多地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与他国进行交换,从而提高各自的福利。标准贸易模型的前提假设是:世界由两个国家组成;每个国家都生产A与B两种产品;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两国的相对价格分别为PA/PB,PB/PA;社会将根据相同成本产出最大原则确定生产,而按照福利最大化原则选择消费。 如下图1 所示,本国生产点是Q,消费点是D,价格线O 与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同时相切,意味着同时满足了生产和消费最大化要求,此时,本国消费组合为QA2、QB2,产出组合为QA1、QB1,A产品供过于求,ΔQA = (QA1 − QA2),B产品供不应求,ΔQB = (QB1 − QB2),因而出口A,进口B。 图1:标准贸易模型(V1,V2,V3无差异曲线;O、等价线;O'TT'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PA/PB上升,本国贸易条件改善,生产点与消费点分别转化成Q'、D’,本国整体福利水平上升,而外国福利水平下降,本国贸易所得大于外国贸易所得;但是如果本国降低它具有比较优势的A产品价格,即PA/PB下降,而这一相对价格的下降是由于人为压价倾销,则本国福利水平下降,但价格优势所带来的竞争力使本国产品A顺利出口挤占国际市场,这样就对外国国内生产A产品的产业及其工人工资造成最直接的冲击,典型表现是外国A产业厂商倒闭,工人失业,社会保障体系负担加重。 根据上述模型,当外国A产品的产业及其工人工受到冲击、社会保障体系负担加重时,为保证A产品产业的生存、工人的就业和社会稳定,外国政府最终将被迫主动或被动地设置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减少A产品进口,保护A产业及其工人的经济利益。如果问题是由于倾销而产生的,进口国政府的相应保护行为就是运用反倾销措施。 标准贸易模型建立的基础[1]标准贸易模型建立在下面四个重要关系的基础上: (1)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 (2) 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3) 确定世界均衡的世界相对供给与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4) 贸易条件(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除以进口产品的价格)对国家福利的影响。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在标准模型中,我们假设每个国家生产两产品 —— 粮食 (F) 和棉布 (C) ,而且每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光滑的曲线,如图 3-ll 中曲线 TT 所示。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代表社会实际产出的产品组合,它由棉布对粮食的相对价格 PC / PF 所确定。微观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如果一个市场没有受到垄断或其他市场失灵形式的破坏,那么这个市场的生产效率就非常高。也就是说在产品价格给定时,这样的市场可以达到产值(PCQC + PFQF) 的最大化。 我们可以在图上用一系列等价值线来表示市场的产出价值。同一条等价值线的产出价值相等且不变。每一条等价值都是由等式 PCQC + PFQF = V 或 QF = V / PF − (PC / P − F)QC 所确定的。在这里, V 是产出价值。 V 越大,等价值线的位置离原点越远。因此膏原点越远的等价值线对应的产出价值越高。等价值线的斜率等于负箩棉布的相对价格。社会将尽可能追求产出价值的最大化 —— 在 Q 点进行生产。 Q 点是曲线_1Tr 和一条等价值线的切点。 图3-11:产品相对价格确定社会产出 假定 P_C /P_F 上升,等价值线会变陡。在图 3-12 中, PC / PF 变化前生产可能性边界能接触到的最高等价值线是直线 VV1 。PC / PF 发生变动后,能接触到的最高等价值线是直线 VV2 。社会生产点从 Q1 转移到 Q2 。于是,正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棉布相对价格的上升会导致棉布产出的增加和粮食产出的减少。因此棉布的相对供给会随棉布相对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图3-12:棉布相对价格的上升如何影响相对供给 二、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图3-13表明了标准模型中生产、消费和贸易之间的联系。社会消费的价值等于社会生产的价值: PCD2C + PFDF = PCQC + PFQF = V 其中, DC,DF ,分别为棉布和粮食的消费,这一等式表示生产点和消费点一定在同一条等价值线上。 同一条等价值线上的生产点的选择取决于社会的消费倾向。在标准模型中,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设社会的消费决策以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个人的消费倾向为基础。 我们可以用一系列无差异曲线来表示个人的消费倾向。无差异曲线是在同一消费效用水平上棉布 (C) 和粮食 (F) 消费组合轨迹。无差异曲线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无差异线向下倾斜。如果粮食的消费量减少,为了达到相同的效用,就必须增加的消费量。 2 .无差异曲线的位置离原点越远,所对应的福利水平就越高。对个人来说,消费的产品量越多,福利水平越高。 图3-13:标准模型中的生产、消费和贸易 3 .每一条无差异曲线越往右越平坦。一个人消费的棉布越多,消费粮食越少,单位粮食对单位棉布的相对边际效用就越高。所以,随着粮食消费量的减少,所需的棉布消费量就越来大。 图 3-13 中有一组具有这三个特征的无差异曲线。社会将在等阶值线上选择具有这三个特征的点。社会将根据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则在等价值线上抉择具有这三个特征的点。社会将根据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则在等价值线上决定消费点。一点就是等价值线和它能接触到的最高的一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点 D 。请注意,在这一点,该国将出口棉布 ( 生产的棉布的数量超过了所消费的棉布的数量 ) 和进口粮食。图 3-13 所代表的国家是棉布的出口者和粮食的进口者。 现在,我们来考虑棉布相对价格 (PC / PF) 上升会产生什么并。图 3-14 说明了这种影响。首先,棉布的产出增加,粮食的产出减少,生产从Q1 移到 Q2 。这使消费点所在的等价值线从 VV1 移动到 VV2 。所以消费点也从 D1 移动到 D2 。 图3-14:棉布相对价格上升产生的影响 从 D_1 到 D_2 的移动反映了 PC / PF 上升所产生的两影响。第一,消费移动到了一条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社会福利改善了。这是因为图 5-3 所代表是一个棉布的出口国。当棉布价格上升时,同样数量的出口 ( 棉布 ) 能换取更多的进口 ( 粮食 ) 。因此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代表了一种优势。第二,相对价格的变动使消费点随无差异曲线向靠近粮食离棉布的方向移动。 在经济学基础理论中已经提及过两个效应。福利的增加是收入效应;在给定的福利水平下消费点的移动称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使两种产品的消费量都增加,而替代效应的作用是使社会减少对棉布的消费,增加粮食的消费。 从理论上说,收入效应的影响可能非常大,以至于当 PC / PF 上升时两种产品的消费都增加。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棉布对粮食的相对消费量会下降。也就是说,棉布的相对需求会减少 ( 如图 3-l1 所示 ) 。 三、贸易条件改变对福利的影响当 PC / PF 上升时,原本出口棉布的国家福利增加。在图 3-12 中表现为消费点从 D1 移动到 D2 。相反地,如果 PC / PF 下降,国家的福利就会恶化;比如说,消费点可能从 D2 移回到 D1 。 如果一国原本出口的产品是粮食而不是棉布, PC / PF 变动所产生的影响与上面正好相反。 PC / PF 上升意味着 PC / PF 下降,国 g 福利随之恶化。同理, PC / PF 下降则会改善该国的福利。 我们将贸易条件定义为一国出口产品的价格除以进口产品的价格。使用这一定义来概括以上各种情况,我们得出一个一般结构论:一个国家的福利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而上升,随着贸易条件的恶化而下降。 四、确定相对价格假定世界由两个国家组成,本国 ( 出口棉布 ) 和外国 ( 出口粮食 ) 。本国的贸易条件由 PC / PF 来衡量,外国的贸易条件由 PC / PF 来衡量。 QC 和 QF 是本国生产的棉布和粮食的数量: QC* 和 QC* 是外国生产的棉布和粮食的数量。 为了确定PC / PF ,我们要找到棉布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和相对需求曲线的交交点。如图 3-15 所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RS 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这是因为 PC / PF 的上升使各国都增加棉布的生产,减少粮食的生产。世界相对需求曲线 RD 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这是因为 PC / PF 上的各项使各国的消费点向靠近粮膏棉布的方向移动。两条曲线的交点 (点 1) 确定了均衡的相对价格 (PC / PF)1。 图3-15:世界相对供给和世界的相对要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