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谛义 |
释义 | 书名。三卷。隋·吉藏撰。又称《二谛章》。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系就三论宗教义中之枢要二谛义,分大意(上卷)、释名(中卷)、相即义、体、绝名、摄法、同异(下卷)等七科加以论述,与《大乘玄论》、《四论玄义》所立之十科不同。 附︰《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二谛章〉条(摘录) 此章凡有七段︰第一明二谛大意,第二释二谛名,第三明二谛相即义,第四明二谛体,第五明二谛绝名,第六明二谛摄法义,第七明二谛同异义。考藏公所著《大乘玄论》中亦有二谛义,文字与此章有相同处而较略,亦有此章所未及者;考其文句,当作在此章之先。又《大乘玄论》教迹门,初述兴皇大师讲《中论》形势不同,略有十条。其三云︰先盛解二谛竟,即释论文,明佛说二谛以表正道。今论以二谛为宗,推功有在也。藏公传称讲三论一百余遍,是故此章应是藏公讲《中论》时,所述以为悬谈者也。 明大意中,依《中论》说谓诸佛依二谛为圣凡说空有法,及其得失利益。立三种二谛,第一有为世谛、无为真谛;第二有无二为世谛、非有非无为真谛;第三二与不二为世谛、非二非不二为真谛。释名中,明二种二谛,(一)教二谛,(二)于二谛,以随名释、因缘释、显道释、无方释四种解之。明相即中,引《涅槃》、《大品》、《净名》三经,明二谛相即义,并破诸家之解。明体中,略破三家,谓二谛一体异体及中道为体义,而正以非真非俗为二谛体。明绝名中,有四句例。明摄法中,破开善摄法尽,庄严摄法不尽义,谓是方便之说,不可执也。明同异中,先约《涅槃》、《大品》明同异,次明诸家释同异。实相理教,最为难明,文字般若,此章为极矣。习三论者,不可不精研之也。 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