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二叠李氏蕨
释义

中 文 名 :二叠李氏蕨(枝脉蕨)

科名信息:

属名信息:Lixotheca,李氏蕨属

文献描述:1956 Cladophlebis permica,李星学和王水,页 345,图版 1,2 ;图 3,图 1(非 2~4) 1974 Cladophlebis permica, 《中国古生代植物》编写小组,页 102,图版 70,图 1~5(非6) 1987 Cladophlebis henanensis,杨关秀等,页36,图版13,图3,4 1993 Lixotheca(Cladophlehis)permica,姚兆奇等,页526,图版1~3 ;插图 1,2

形态描述:蕨叶大型,至少二次羽状。图版 162,图 9 标本的末二次羽片保存长度为 11 cm,半宽达 9 cm;末二级羽轴的印痕宽 2.5~3.5 mm,轴表面具细纵纹。末次羽片线形,互生,紧挤,顶端渐尖,以 50°~70° 角自羽轴分出,宽 2 cm 左右,长至少 11 cm;末级羽轴宽 1 mm,上具细纵纹。小羽片紧挤,基部微微相连,长三角形,微呈镰刀状,全缘至具钝齿,通常长 12~16 mm,基部宽 6~8 mm,顶端钝尖。末次羽片基部下行小羽片自末级羽轴基部生出,形体较一般小羽片大而宽,裂成二瓣以至三瓣状;基部上行小羽片常与末二级羽轴平行;中脉明显,以 40°~50° 角自末级羽轴伸出,侧脉细,以狭角自中脉分出后,很快就二歧式分叉一次,前一叉枝再分叉 1~2 次,后一叉枝不再分叉或再分叉 1 次后伸达叶缘或伸入钝齿中。末次羽片基部下行小羽片的中脉自末级羽轴基部进入后立即分裂成与裂瓣数相应的 2~3 条主脉,每一主脉再分出侧脉,侧脉二歧式分叉 2~3 次后伸至裂瓣边缘。生殖羽片与营养羽片同形。小羽片相当大,紧挤,以整个基部着生在轴上,基部微微相连,长度 10~16 mm,基部宽约 6 mm,长三角形,镰刀状弯曲颇明显。顶端尖至钝尖,边缘全缘至钝齿状。中脉明显,以 30°~40° 角自轴上伸出,基部略下延,近小羽片顶端处分散;侧脉较细,以锐角自中脉分出后很快就分叉一次,其前侧的支脉再分叉 1~2 次,后侧的支脉不分叉或再分叉一次,近基部的侧脉一般分叉次数较多,末端着生囊群的叶脉较粗而明显。叶膜薄。末次羽片基部下行小羽片略大,基部较一般小羽片为宽,成两瓣或三瓣状,后侧裂瓣的一部分常紧贴在末二级羽轴上,这种裂瓣状小羽片的中脉较粗,自末级羽轴基部进入小羽片后,立即分成两支,前一支进入主要裂瓣,其侧脉通常分叉 3 次,后一支脉的侧脉通常分叉 2 次;有时后一支脉又分成两个分支,各自进入相应的小裂瓣。孢子囊群印痕长椭圆形至圆柱形,长3.2~5.2 mm,平均 4 mm,宽 1.2~1.9 mm,平均 1.5 mm。每一生殖小羽片上通常有囊群 5 或 7 个,囊群着生在叶脉末端,小羽片的边缘和顶端。囊群显然具杯状的囊群盖,囊群盖只包围囊群的基部,囊群大部分突出于囊群盖外,成熟的囊群微微下垂。末次羽片基部下行裂瓣状小羽片通常无囊群,但有时在前侧着生 1~2 个囊群。每一正常的囊群大约有160个孢子囊。孢子囊印痕呈圆形,直径 0.19~0.27 mm,平均 0.22 mm,排列呈鱼鳞状,环带完全,可能为斜列或横列,约由 24 个细胞构成。孢子形态不明(姚兆奇等,1993) 。

比较研究:

时代产地:河南登封,禹县;山西武乡,安泽,上石盒子组;福建永春,龙岩的童子岩组产类似标本;二叠纪

图版信息:图版 162,图 5~9

数据来源:中国化石蕨类植物(2010),页码:27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