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鄂杂棉4号 |
释义 | 基本信息鄂杂棉4号,原名:荆1029。是湖北省荆州市农业科学院用荆55173作母本、P16作父本,组配育成的杂交棉品种。200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鄂审棉001-2001。适应湖北省棉区种植。 特征特性鄂杂棉4号品种全生育期125天,植株较高大,塔型,茎光滑,较坚硬,叶中大,斜上举,叶色略淡,株型清秀,透光性好,各生育期长势强,发育快,上桃快而集中。丰产型株高135cm,果枝22层,正常年份,平均单株成铃36个以上。铃卵圆略长,较大,中花铃重5.9g,吐絮畅,大样衣分41%以上。 产量表现鄂杂棉4号品种F2参加1998~1999年湖北省杂交棉区试,两年汇总结果平均亩产皮棉80.09kg,比对照品种鄂棉18(CK1)增产3.7%,比湘杂棉2号(CK2)增产8.11%。其中大灾之年的1998年,在长期阴雨寡照、低温的气候条件下,该品种皮棉平均亩产72.58kg,比对照品种鄂棉18号和湘杂棉2号分别增产6.99%和14.88%,增产均达极显著,居第一位。 1998~1999年省杂交棉区试汇总结果,10月20日前皮棉平均亩产占总产量的80.06%,比对照品种鄂棉18和湘杂棉2号分别增产6.31%和7.95%,早熟性好。 鄂杂棉4号1999~2001年F1代棉样送农业部棉检中心测试:2.5%跨长30.9~32.3cm,整齐度48~50%,比强21.3~24.0CN.tex~1,马克隆值3.7~4.0,环缕纱强121~133Ibf,气纱品质1979~2200,马克隆值达GB1103~1999A档标准,居国际棉纤维最优范围。该品种高抗枯萎,高耐黄萎,并全苗期耐低温寒潮,中抗棉红铃虫。 栽培要点(1)适时精播,培育壮苗。 (2)稀植套种,高产高效。要求厢宽2.0m,一厢两行棉,等行距,亩密度1600~1800株,棉行距的厢面上套种短季、矮杆、高效作物,棉花主攻伏桃和早秋桃,套种抓规模效益。 (3)地膜覆盖,一膜两用(棉花和间套种作物)。一般4月底至5月初适时栽入地膜棉田,延长有效开花结铃期。 (4)棉田盖草。亩盖草200~250kg。 (5)配方施肥,施足有机肥,及时重施花铃肥,增施钾、硼肥。亩施纯氮肥12~15kg,N:P205:K20=1:0.5:1。 (6)合理化调,塑造理想株型。 (7)摘好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本增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