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锻钢冷轧辊
释义

锻钢冷轧辊失效形式

清洁度不够造成的辊印压痕;断带等轧制事故造成的粘钢;轧制周期过长、冷却不足造成的表面裂纹或剥落;修磨量不当造成的剥落;轴承烧损抱辊、轧制过载等应力集中造成断辊等。

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方法

(1)储存和运输: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室内(储存期一般在半年以上);运输时避免碰撞;修磨后应及时防锈处理。

(2)轧制控制:检验控制坯料质量;严格按照轧制工艺操作,防止超负荷轧制;轧材要洁净;防止跑偏、叠轧、断带等轧制事故。

(3)定期修磨和检测:根据轧机性能、轧制工艺和产品结构等,统计、分析、确定合理的轧制周期和修磨量。 确定轧制周期的原则是:辊身硬度上升不超过3%。(针对黑色金属); 确定修磨量的原则是:最小的修磨量必须消除轧制疲劳层,特别是辊面微裂纹必须彻底磨去。对于事故轧辊应反复进行磨削和检测,消除事故影响层,并连续跟踪三次以上。

(4)建立质量档案:轧辊投入使用前应检验并建立轧辊质量卡。记录轧辊号、规格及相关检测结果;记录每次换辊原因(如正常换辊、变规格换辊、划伤、剥落、粘钢、卡钢、裂纹、换辊等),记录每次修磨量,轧制钢号、规格、轧制量(轧制公里数或吨位)等。

(5)新换轧辊应先预热辊面至70~80℃并保温1~2h;冷轧工作辊应预热至30~50℃,保温后方可正常使用。 轧辊应有足够的冷却与润滑。乳液量:冷轧应大于5L冷轧轧制油量大于20L/ 乳液温度:中温轧制为30~40℃,冷轧为20~40℃,轧制油温度为30~50℃。

(6)定期回火或自然时效:轧辊修磨后进行低温回火或自然时效,松弛残余应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锻钢冷轧辊对辊坯的技术要求

1 耐磨性能

冷轧辊在高速旋转工作状态承受很大的摩擦力,因此要求冷轧辊工作层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提高轧辊抵抗失重和尺寸变小的能力。

2 抗剥落性能

轧辊在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轧辊表面承受周期性交变应力的作用容易导致疲劳裂纹而产生剥落,因此要求冷轧辊应具有良好的抗剥落性能。

3 抗事故性能

高速运转的轧辊不但要能承受正常轧制时的高磨损应力和高交变应力,而且在轧制出现故障时,还要承受局部应力过载和热负荷过载,因此要求冷轧辊应具有高的抗事故性能。为了满足冷轧辊的使用性能要求,轧辊制造企业更是对辊坯的冶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辊坯材质致密,成份均匀,通常应满足低倍组织中的中心疏松≤3 级,锭型偏析≤3 级(按GB/T1299-2000 标准评定);辊坯材质的纯净度与轧辊的使用寿命息息相关,大颗粒夹杂物或夹杂物聚集易引起轧辊表面剥落,因此对硫化物、氧化物夹杂级别要求在1.5级以下;由于锻钢冷轧辊的材质为高碳Cr-Ni-Mo-V 钢,钢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碳化物的偏析,如液析碳化物、带状碳化物和网状碳化物,严重的碳化物偏析会导致组织不均匀,从而产生硬度不均匀及应力分布不均匀,导致轧辊表面局部产生软点影响轧辊使用寿命,因此要求锻钢冷轧辊坯的带状碳化物≤2.5级、液析碳化物≤2.0级、网状碳化物≤2.5 级(按GB/T 1299-2000 标准评定);另外通过采用超声波探伤方法对轧辊的内部质量进行控制,要求辊坯内部不允许存在F2 当量的连续性缺陷。正是基于对锻钢冷轧辊坯内在质量的严格要求,才保证了锻钢冷轧辊良好的使用性能和高的使用寿命。

锻钢冷轧辊维护指导

(1)储存和运输: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室内(储存期一般在半年以上);运输时避免碰撞;修磨后应及时防锈处理。

(2)轧制控制:检验控制坯料质量;严格按照轧制工艺操作,防止超负荷轧制;轧材要洁净;防止跑偏、叠轧、断带等轧制事故。

(3)定期修磨和检测:根据轧机性能、轧制工艺和产品结构等,统计、分析、确定合理的轧制周期和修磨量。

确定轧制周期的原则是:辊身硬度上升不超过3%。(针对黑色金属);

确定修磨量的原则是:最小的修磨量必须消除轧制疲劳层,特别是辊面微裂纹必须彻底磨去。对于事故轧辊应反复进行磨削和检测,消除事故影响层,并连续跟踪三次以上。

(4)建立质量档案:轧辊投入使用前应检验并建立轧辊质量卡。记录轧辊号、规格及相关检测结果;记录每次换辊原因(如正常换辊、变规格换辊、划伤、剥落、粘钢、卡钢、裂纹、换辊等),记录每次修磨量,轧制钢号、规格、轧制量(轧制公里数或吨位)等。

(5)新换轧辊应先预热辊面至70~80℃并保温1~2h;冷轧工作辊应预热至30~50℃,保温后方可正常使用。

轧辊应有足够的冷却与润滑。乳液量:冷轧应大于5L;冷轧轧制油量大于20L/;

乳液温度:中温轧制为30~40℃,冷轧为20~40℃,轧制油温度为30~50℃。

(6)定期回火或自然时效:轧辊修磨后进行低温回火或自然时效,松弛残余应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7: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