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独行中国:1933年的中国之行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5月1日) 丛书名: 西方人看中国 平装: 230页 开本: 32开 ISBN: 7807181451 条形码: 9787807181453 尺寸: 22.8 x 15 x 1.2 cm 重量: 322 g 作者简介作者:(英)彼得·弗莱明 内容简介如果说在中国住了七年之久的萨拉·康格对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上层社会的政治和文化活动作了相当详细的历史记录,那么1933年在中国旅行只有七个月的英国游记作家彼得。弗莱明(Peter Fleming,1907—1971)则凭记者的敏感,在他的游记《独行中国》里勾勒了20世纪30年代整个中国的政治、军事、战争的形势,正如他在前言里所说,“我敢说,在有关远东局势的一些重大问题上,我可以使我那半生不熟的结论听起来令人心悦诚服” 。彼得·弗莱明以《泰晤士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比较方便地从北到南跨越整个中国当时不同的政治区域,并采访到日本侵略者控制下的伪满洲国傀儡溥仪、国民党区域里的前外交部长罗文干、蒋介石以及汪精卫等当时中国政坛上的头面人物。 当然,这不是一本理论性强的国际政治著作,而是一个年方26岁,血气方刚的记者的游记。作者从对他北从哈尔滨南至广州沿途的山川风景、风土人情有着浓厚的好奇心,把它们一一定格在他的速写或素描里。 媒体评论书评 这是一个年方26岁,血气方刚的记者的游记。作者彼得·弗莱明以《泰晤士报》特派记者的身份,记录了他北从哈尔滨南至广州沿途的山川风景、风土人情等。 当时的中国,灾难深重,时局无定。他在本书中描述的见闻,真实而平淡,深邃且浅显,这是英国人的民族性格使然,还是战前伊丽莎白风格的再现?也许早已预料到读者的失望之情,他竟细心地事先敬告读者说,书中描述的是他独行中国期间一些波澜不惊的肤浅杂记。对于此言,不管是出于东方人认为的作者自谦也好,还是西方人所说的“渐降法”也罢,时隔七十多年的今天,从当年西方瞳仁中映射的这些“肤浅杂记”中,我们不无惊讶地看到了中国许多方面的巨变、渐变与不变。相比之下,变化比较直观易见。然而,变化不大的物质却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但不到一定的海拔高度你是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的,也体会不到它对于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对于它的依赖。 目录碧眼有红墙 前言 第一部分 满洲国 一 孩子总是孩子嘛 二 进入俄国 三 莫斯科幻想曲 四 话剧 五 横穿西伯利亚的特快列车 六 祝蒙古繁荣昌盛 七 火车脱轨 八 哈尔滨 九 溥仪 十 奉天防空演习 十一 艺妓晚会 十二 热河 十三 祈祷 十四 与诸神同在的一个下午 十五 要塞重镇 十六 重逢在锦州 十七 日本强权下的和平 十八 突击部队 十九 行军第一天 二十 天气转暖 二十一 布谷鸟! 二十二 热烈欢迎 二十三 两个被绑着的男人 二十四 远赴南方 第二部分 红色中国 一 锤子和镰刀 二 在途中 三 中华之都 四 部长和传教士 五 圣山 六 大元帅 七 大饭店 八 变节者 九 三百万人严阵以待 十 智取 十一 天堂 十二 毛瑟枪的枪声 十三 梦魇 十四 挡风玻璃上的雨水 十五 铁路和公路 十六 可爱的河流 十七 再见 十八 从日本到曼哈顿 结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