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便士报 |
释义 | 一、便士报的定义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世纪30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而此前纽约所有的报纸售价都在6美分左右。 二、便士报的实质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三、便士报的背景政治背景1776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正式建国。美国建国之后资产阶级内部分裂为相对保守的联邦党和比较开明的民主共和党,两党的争论使得美国报刊进入政党报刊时期。 19世纪20年代后,联邦党日益衰败瓦解,民主共和党一分为二,一部分为辉格党,后演变为美国共和党,另一部分为民主党。共和党是北方党,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民主党是南方党,代表农场主、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由于南方的奴隶制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减少了工业资本主义原料的供应,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等原因, 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分歧严重,斗争日益激烈。此时有明显党派倾向的报纸占主导地位。 经济技术背景19世纪初,美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正飞速进行,出现了大量的工人阶级。工业化的进行也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尤其在东北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大幅增加。此外,印刷出版技术得到大大改良, 1810年出现了效率相当于人力印刷机10倍的滚筒式印刷机。这为廉价报纸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文化教育背景19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日益普及,公民识字率上升,为报纸造就了大量的潜在读者群体。 四、便士报的特点(1)政治上、经济上独立 (2)真正以新闻为主 (3)面向社会大众;有许多社会新闻;新闻简短通俗,有故事性,被称为“故事新闻”;售价低廉 (4)高度重视经营 五、便士报的起源19世纪30年代,首先由美国的《纽约太阳报》带头,掀起了所谓"便士报运动"(即一便士买一份报纸)。 在《纽约太阳报》的成功示范下,各地也竞相开办“便士报”,仅纽约市就有12家之多,除《太阳报》外,当时美国大众报纸主要有:詹姆士·戈登贝内特1835年创办的《先驱报》,霍斯勒·格里利1841年创办的《论坛报》等。此后,以普通劳动者为读者对象的通俗化的报纸,就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 便士报的崛起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城市大量产生并迅速繁荣,人口激增,教育普及,工商业发达。 六、便士报出现的影响“便士报”的出现开创了美国报业的新局面,大小报纸纷纷趋向大众化,美国的报业因此迅速走向繁荣。到1910年,美国仅日报就达2433家,此后这一高峰记录一直未被打破。如今全美国共有各类报纸约9000种,其中日报约1500种,发行量超过5万份的日报约有250家,而发行量超过25万份的则只有7家。 美国便士报引发了美国新闻史上的"传播革命",建立了报刊以新闻信息集聚传播能力,广告则为传播能力进行价值补偿的"双重服务"模式,解决了独立革命以来长期困扰报业的经济独立问题,促使报刊不仅成为政党斗争的工具或业主谋利的企业,而且成为美国社会政治制度的一个部分.报刊"第四权力"由此成为制度性的权利。 便士报奠定了近代报业的基础,第一次真正让新闻取代言论成为报纸的主角,报纸真正成了新闻纸。从整体看,便士报的新闻重在故事而不在信息,重在消遣,而不在提供决策,而且随着竞争而日趋煽情,逐步开始堕落。 便士报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报纸,它是一种经营理念,同时它也开创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公共关系学。 七、便士报火爆的原因“便士报”的火爆除了售价低廉外,还因为在内容上面向社会中下层,以广大平民百姓为主要读者对象,尽量迎合大众口味,突出人情味、离奇性,只要是大众喜爱看的就可以成为报道内容;在立场上,标榜“超党派”,强调独立性;在经营上,实行企业化管理,商业经营,广告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在形式上,文字简短通俗,编排活泼花哨。 八、便士报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即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能人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印行。 九、世界第一份便士报——《纽约太阳报》这份由本杰明·戴(BenjaminH.Day)创办的报纸,并不是美国的第一份便士报,在它之前已有三家同类报纸,不过寿命都不长。一般之所以把《纽约太阳报》视为美国商业报刊诞生的标志,是因为它是第一张获得成功的“廉价报纸”或“便士报”。 《纽约太阳报》的成功,从新闻业务上看大致归因于两点:第一,改进报道内容;第二,革新发行式。 先谈第一点。《纽约太阳报》一扫政党报刊死气沉沉、长篇大论的作派,而改为大量刊登富有人情味的社会新闻、公众关心的本地新闻以及耸人听闻的黑幕新闻。本杰明·戴在《纽约太阳报》的创刊号上宣称:本报的宗旨,“是在每个人都能支付的价钱下,将一天中发生的所有的新闻奉献在公众面前,同时也给刊登广告提供一个便利的工具”。 从报道内容看,《纽约太阳报》的取材多为人问琐事,由于注重人情味、趣味性和幽默感,自然远比政党报刊具有吸引力,所以十分畅销。刚创刊的时候,它的发行量只有1000份,半年后就达到8000份,到1839年则为5万份。 便士报虽以软新闻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只关心风花雪月,不操心国计民生。相反,在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上,它们一样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上面是《纽约太阳报》获得成功的第一点原因,即改进报道内容。下面再来看看成功的第二点原因,即革新发行方式。以往的报刊多靠订阅,往往一订一年,订费昂贵,普通人大都负担不起。而《纽约太阳报》则首创街头零售的方式,而且零售价只有一分钱,低得无法再低。 另外,本杰明·戴还采用折扣的办法来刺激报贩的积极性。他卖给报贩100份报纸,只收67分钱,也就是说,报贩每卖掉100份《纽约太阳报》,自己就可赚得33分钱,卖得越多自然也就赚得越多。 总之,《纽约太阳报》的创刊及其成功,是西方新闻传播史上的一场革命性变革,它带来的一系列新的新闻理念、新的报道方式、新的经营之道等,都对新闻传播事业产生深远影响。F.莫特曾用“太阳东升”,一语双关地说明其历史地位:一方面指《纽约太阳报》的创刊本身,另一方面也指它驱散美国政党报刊的“黑暗”。阿特休尔甚至把《纽约太阳报》创刊的1833年9月3日,确定为大众媒介的起始之日。 《纽约太阳报》开了廉价报纸的先河,而一发不可收。它的诞生,是西方新闻传播史上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它带来的一系列新的新闻理念、新的报道方式和新的经营之道,对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预示着“大众传媒”时代的诞生,使新闻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