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都江堰西街
释义

西街历史介绍

西街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以南,与伏龙观隔江相望,是一条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街,是南方丝绸之路入藏的起点,是典型的茶马古道,也被誉为古代茶马道上的第一街。清代为西正街。从南门口西侧至西门。长约390米,街道狭窄,清末至民国时期,此街多玉石加工及销售作坊,故又名“玉石街”。文化大革命中改名为“团结路”。后复旧名。

这条一条石板路面的老街,街两边的建筑多为一至二层的木结构。在这里可以看到典型的老四川城镇生活,较完整地体现了清末民初的历史风貌,保存了比较完整的旧成都风貌。西街是都江堰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

西街上的门牌一直编到212号。一些门洞里,又藏着“附一”、“附二”、“附三”号。今天西街的热闹远远无法和过去最繁华的时期相比。作为历史上沟通汉族和藏羌势力范围的唯一一条“官道”——“松茂古道”的起点,“三垴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到松潘”,就是当年商人走山贩货的历史写照。西街居民的祖先看中了地利之便,经过世代努力把这里打造成近代都江堰著名的商业街。作为商旅穿梭的贸易通道,西街上自然少不了旅店。西街上曾经小客栈林立。那时客栈没有豪华房、标准间之分,靠近主人家的房子贵一点,反之也就便宜一些。西街上的职业不止于此,除了玉石铺、铁匠铺,另外还有卖汤圆的、点豆腐的、打棕垫的、编篾筐的。

1955年成都到阿坝的公路通车。汽车跑起来,马帮就失去了作用。作为“一五”计划的重要项目,成阿公路是1952年动工的。筑路大军走入重重大山,物资给养也依靠了人背肩扛。一些西街居民曾经为筑路队背过粮食,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他们自己终结了西街的辉煌。从1953年开始到1956年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通过公司合营,把手工业者都变成了工人。公私合营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进行。于是玉匠去了玉雕社,木匠去了建筑社,开旅店的去了服务公司。后来国家在工业局和轻工业局之外,又成立了“二轻局”,专门管理联合起来的城镇手工业者。

西街民宅多是上百年历史的木房,“5·12”地震对西街的破坏不大。震后都江堰进行了重新规划,将旅游模式从过去的以观光为主,转变为将来的以休闲度假为主。原汁原味的西街就是一个隆重推出的亮点,其中蕴含的价值不亚于成都的宽窄巷子。作为古城区整治改造和恢复重建的核心地区,不久以后的西街必将成为都江堰市——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之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