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扁蓿豆
释义

扁蓿豆(别名扁豆子、花苜蓿、野苜蓿)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宁夏及甘肃等省区,国外在朝鲜、蒙古、苏联也有分布。它是典型的上繁草,从垂直结构来看,一般0~20厘米间无叶片存在,由60~100厘米间叶片占85%以上,叶的形状是两头小,上中部大,略成非对称的“菱形”,可作为优等牧草。

中文学名:扁蓿豆

别称:扁豆子,花苜蓿,野苜蓿

界:植物界

科:豆科

属:扁蓿豆属

植物名称

扁蓿豆

植物学名

Melissilus ruthenicus(L.)Peschkova(TrigonellaruthenicaL.)

植物科属

属种: Melissitus ruthenica

属名: 扁蓿豆属 Melissitus

科名: 豆科 Leguminosae

属种名定名: Melissitus ruthenica (L.) C. W. Chang

植物形态

扁蓿豆多年生草本,高60~110厘米。茎斜升、近平卧或直立,多分枝。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倒卵状楔形,先端圆形或截形,微缺,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总状花序,具花3~8朵,花小,花萼钟状,花冠蝶形,黄色,具紫纹。荚果扁平,长圆形,长7~10毫米,有种子2~4粒。

植物特性

扁蓿豆是一种多年生轴根牧草,性耐寒,抗旱能力较强。据研究,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淡栗钙土上,其主根可深入土层80~110厘米。在东北部肥沃的黑土上进行栽培,第一年主根深入土层77厘米,侧根分布在4~32厘米之间,第二年主根则深入土层127厘米,侧根也延长到50厘米。扁蓿豆植株分枝较多,每株可达15~20个,叶量也较丰富。茎叶大小以及繁茂程度常随水分条件及土壤肥力而差异很大,在水肥条件好的地方,茎叶肥大,旱薄地则细小。扁蓿豆适于高寒地区生长,春季返青晚,生长缓慢,夏季生长较快。在内蒙古地区,5月初返青,6月下旬孕蕾,7月开花,8月以后种子陆续成熟。在东北黑龙江地区,5月返青,7月上旬现蕾,8月上旬开花,9月下旬种子成熟。从出苗到种子成熟约需138天。扁蓿豆为广幅旱生多年生牧草,野生状态可见两个类型,半匍匐的与直立丛生的。前者分布于水分较好的湿润地区,后者则多见于干旱坡地及沙质地。为典型草原及沙生植被的伴生植物,偶见于草甸草原及草原化草甸。多生于沙质地、丘陵坡地、河岸沙地、甚至路旁等处。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

扁蓿豆为优等的牧草。它的适口性好,各种家畜终年均喜食。牧民谓,家畜采食此草后,15~20天便可上膘,乳畜食后,乳的质量均可提高,孕畜所产仔畜较肥壮。扁蓿豆的营养价值良好,含有较多量的粗蛋白质,但其含量自开花至结实期则下降较多。因此,花期及时刈割具有重要意义。从它的经济性状来看,是极有栽培前途的牧草之一。由于其抗旱能力较强,在干草原的沙质地、丘陵坡地及地下水位较高的沙窝子地均能生长,除进行人工栽培外,也可选作天然草场的补播材料。当前,对它进一步引种驯化,推广栽培是有意义的。

栽培技术

扁蓿豆种子硬实较多,发芽率低,因此播种前进行摩擦处理,以提高出苗率。播种时要掌握土壤墒情,一般可在雨季来临之前种。在黑龙江省,6月下旬播种为宜,此时正是雨季到来之时,气温较高,土壤水分好,有利抓苗,因此产草量也比6月上旬和5月下旬播种的增加21.91%以上,亩产鲜草达到1387.5千克。每亩播种量以0.6千克为宜,产草量较高,密度越大者反而产草量越低。条播行距30厘米,每亩施底肥1000千克者,鲜草产量可达1515.9千克/亩,折合干草401.71千克/亩。由于其茎叶半匍匐生长,覆盖地面可与禾本科牧草,如羊草(Aneurolepidiumchinense)混播,因为从扁蓿豆的叶子垂直结构看出,这是典型的上繁草,故适合与各种生育期较晚的下繁或中繁禾本科牧草混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6: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