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扁豆花叶病毒病
释义

中文学名:扁豆花叶病毒病

拉丁学名:Soybean mosaic virus简称SMV。称大豆花叶病毒和Cucumber mosaic virus简称CMV,称黄瓜花叶病毒

别称:扁豆花叶病毒

主要危害作物:寄主广泛

主要为害部位:叶

为害症状

扁豆花叶病毒病主要发生在花前或花后,表现为系统花叶及斑驳,叶片生长基本正常、叶上出现轻微淡黄绿相间的斑驳,叶片变小或明脉,有的心叶不舒展或节间缩短;扭曲畸形,有的表现为系统环斑。病株矮小。

病原形态特征

SMV病毒粒体长764纳米,扁豆叶组织超薄切片中可见风。轮状及束状内含体,三种免疫学测试可与大豆花叶病呈阳性反应,体外失毒温度60~65℃,稀释限点100~1000倍,保毒期2~4天,摩擦接种可系统侵染大豆、蚕豆,在苋色藜上产生褪绿斑,在菜豆上产生枯斑,CMV参见瓠瓜病毒病。此外,有报道:Dolichos Lablab yellow mosaic virus称扁豆黄花叶病毒,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大豆花叶病毒可由桃蚜、豆蚜以非持久方式传播,黄瓜花叶病毒主要靠农事操作接触摩擦传毒。田间管理条件差、蚜量大、气候干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白花面豆(峨眉豆)、红花面豆(红边峨眉豆)等抗病性强的品种。

2、建立无病留种田,及时拔除病株,选用确实无病、无褐斑豆粒做种。上述3种病毒具不同程度的种传力,其中SMV可达30%。

3、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4、及早防治蚜虫,防止病毒蔓延。

5、必要时可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剂5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视病情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3天停止施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6: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