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扁豆花腐病 |
释义 | 中文学名:扁豆花腐病 病原中文名:漏斗笄霉 病原分类地位:接合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豌豆,扁豆 主要为害部位:花穗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花穗,引起花腐。湿度大时,病部生出灰黄色毛状物,上有点点黑霉。即病原菌子实体。开花期间遇有连阴雨或植地低洼易发病。 病原形态特征漏斗笄霉(Choanephora infundibulifera(Curr.)Sacc.),属接合菌亚门真菌。在PDA上菌丛初白色,后稍变黄色,茂盛。孢囊梗稍弯,无色;孢子囊球形,大小36~58微米,褐色,有疣状突起,囊轴圆锥形或球形,大小15~30微米,无色;内含孢囊孢子数十个,紫褐色,近纺锤形,正直,壁生线条纹,两端各具一束较长的纤毛,纤毛的长度相当于孢身长度的一倍多;分生孢子梗简单,顶端稍膨大,其上分枝顶端又膨大成泡囊,每个泡囊上聚生许多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脱落后,分枝顶端的泡囊皱缩成漏斗状,分生孢子紫褐色,壁光滑,近椭圆形或近卵圆形,一端稍小,并具一突出的脐点,未见有性态的接合孢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或产生接合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侵染豌豆的花和幼果。发病后病部长出大量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该菌腐生性强,只能从伤口侵入生活力衰弱的花和果实。棚室保护地栽植豌豆,遇有低温、高湿条件或浇水后放风不及时、放风量不够及日照不足、连续阴雨,该病易发生和流行。露地豌豆该病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结荚期植株茂密程度、雨日的多少和雨量大小、阴雨连绵、田间积水等情况。生产上栽植过密,株间郁闭发病重。 防治方法(1)与非豆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2)采用高畦栽培、合理浇水,严防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防止湿气滞留。应及时摘除残花、病荚,集中深埋或烧毁。 (3)开花期开始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8%甲霜胺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克露或克抗灵或克霜氰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可改用69%安克·锰锌1000倍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