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 |
释义 | 简介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成立于1996年6月,前身为应用外语系,2003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批准为本科专业,2005年,增设广播电视新闻本科专业。目前,文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以本科为主、专科为辅,拥有四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中文秘书、广播电视新闻),在校生达800多人的学院,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准逐年提高。 师资力量本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4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12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名(博士后1名),具有硕士学位的12名(在读博士3名)。已经建立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年轻精干、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其中有多名教师先后获南粤教坛新秀、东莞市优秀教师、广东省青年优秀党员、学院教书育人先进等荣誉称号)。我院在专业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被列为学院重点专业建设,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整齐。 教学方案文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富于进取的创新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写作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一定的电脑应用能力。本着既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又突出师范性、实用性的原则,立足东莞。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中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新闻出版单位的记者编辑工作,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高级秘书等工作。 我院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本科教学。一方面加强对基础课教学的投入,改革基础课课程体系;认真编写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一方面切实建设好一批校级重点课程。坚持固本培元,加强学生厚实的中国文化基础;同时,开设多种类型的选修课,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学生扎实的学术基础与开阔的学术视野。我院一贯坚持倡三风(自觉地学习、刻苦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抓实践环节,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学院在本科教学中实施“强化写作能力的养成教育”和“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工程,要求一年级学生写作50篇作文,二年级学生写作8篇读书报告和4篇调查报告,三年级学生写作学年论文和参加专业实习,四年级学生写作毕业论文。学生在学期间,其写作和学习活动,均有导师进行全面指导。 科研特色目前我院建有一个5000册中文图书资料室,新闻演播室多间。围绕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创新特色的名牌地方院校”的中心工作,以文学院为依托,成立东莞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建立东莞历史文化发展研究资料室,开通东莞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网站,创办定期出版的《东莞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简报》,创办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城市文化评论》,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科研特色。 近年来,我院大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已与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制度,开展定期的学术交流。 2007年我院迎接新增学士学位专业评估,2008年迎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目前文学院正以全新的姿态,内强治学与育人,外强交流与服务,努力打造符合地方名牌院校建设的特色教学与科研体系,为文学院办学再创新高。 专业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科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专业有关的专门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我国有关语言、文学方面的方针政策,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能够从事文学评论与写作、编辑、文秘和其他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写作、应用写作、文学理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逻辑学等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汉语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及管理、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基础写作、文学理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逻辑学、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等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本专业根据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事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较高社会主义觉悟的,具备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够在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其它新闻、宣传部门从事新闻采访、写作、报道、编排、摄制、制作、策划、主持、评论以及广播电视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新闻人才。 主要课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新闻学概论、新闻摄影与摄像、中外新闻事业史、大众传播学、广播电视概论、播音学概论、网络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广播电视新闻制作、广播电视新闻主持、汉语语法修辞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