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边鸡 |
释义 | 边鸡属肉蛋兼用型品种,体型中等,呈元宝形。胫长且粗壮。冠型以单冠为主,间有少量的草莓冠、豌豆冠与个别的冠羽。公鸡冠形直立,母鸡冠形较小,有明显的S状弯曲,冠色鲜红。 主要特性:公鸡的羽毛主要为红黑色或黄黑色,个别为黄色和灰白色;母鸡为白、灰、黑、浅黄、麻黄、红灰和杂色。初生重为35 克,成年体重公鸡为1800克,母鸡为1500克。屠宰测定:公鸡半净膛为79%,全净膛为73%,母鸡半净膛为73.8%,全净膛为67.5%。一般8 月龄开产,年产蛋101.7枚,最高150~160枚,平均蛋重为66克左右,有的达到70~80克,蛋形指数1.33,蛋壳深褐色占70%,蛋壳厚度 0.386毫米 产地和分布边鸡是一个蛋重大、肉质好、适应性强、耐粗抗寒的优良地方鸡种。产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北部相毗连的长城内外一带.因当地人民视长城为"边墙",所以称这一鸡种为边鸡(在山西省也称为右玉鸡)。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的凉城、和林、丰镇;兴和、卓资;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四于王旗、武川和山西省雁北地区的右玉县,以凉城、卓资、察哈尔右翼中旗和右玉县最为集中.目前的饲养量约有50万只。 品种形成边鸡的起源至今尚未见到史实记载.据民间相传,该鸡系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约公元1750年左右)在原绥东四旗(今乌兰察布盟一带)进行垦殖时,自奉天府(今辽宁)带来的大骨鸡,经长期风土驯化,逐渐繁衍扩大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的品种。 边鸡产区位于阴山山脉中段南北两麓的高原丘陵地区,间有冲积川滩地,海拔约1500m,年日照时数为3001.5h。四季温差为-34-36℃;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5℃,年降水量为201--652mm,且多集中在7、8月份,无霜期为90--130d。该地区的农作物有小麦、莜麦、玉米、谷子、高粱、马铃薯和胡麻等。 该地区气候寒冷,致使鸡的性成熟期很晚。在补饲时主要喂给营养较好的莜麦.长期以来,在民间一直有选大蛋孵化的习惯。这些因素均促使形成了这一优良品种。 体型外貌1.外貌特征边鸡的体型中等,身躯宽深;前胸发达,肌肉丰满,背平而宽,胫长且粗壮。全身羽毛蓬松绒羽较密,体躯呈元宝形。边鸡以单冠为主,间有少量的草莓冠、豌豆冠与个别的冠羽。公鸡冠形直立,母鸡冠形较小,有明显的S状弯曲,冠色鲜红,喙短粗略向下弯,以黑、褐、黄色居多。眼大有神,虹彩呈红色或黑红色。脸、肉垂、耳叶均呈红色。。脑部较清秀,着生有长短不一的细羽。公鸡的羽毛颜色主要分为红黑或黄黑色,个别的为黄白和白灰色。 表1体重和体尺 性别 体重(g) 体斜长(cm) 胸宽(cm) 胸深(cm) 龙骨长(cm) 骨盆宽(cm) 胫长(cm) 公 母 1825 ±60.0 1505 ±15.0 22.6 ±0.48 20.4 ±0.15 7.7 ±0.27 6.5 ±0.04 10.4 ±0.26 9.4 ±0.07 12.6 ±0.27 10.8 ±0.06 8.7 ±0.15 7.9 ±0.07 10.4 ±0.32 9.0 ±0.08 母鸡的羽色有白、灰、黑、浅黄、麻黄、红灰和杂色七种类型。其中黄麻羽色又可分为深褐、浅褐、红黄和麻黄四类。边鸡胫部有发达的胫羽,但近年来有减少的趋势。公鸡的主尾羽不发达,母鸡的后羽短而上翘。胫多呈黑色,少数呈肉色、灰色。胸骨较长。 2.体重和体足据1982年山西农业大学畜牧系调查测定,边鸡的体重和体尺如表1. 表2生长期各阶段体重 性别 初生重(g) 28日龄(g) 56日龄(g) 84日龄(g) 112日龄(g) 140日龄(g) 168日龄(g) 196日龄(g) 公 母 35 35 108.4 104.9 309.3 286.0 588.4 513.7 783.2 697.4 1024.8 836.2 1323.6 1083.7 1624.4 1267.6 生产性能1.产肉性能据测定,边鸡的生长期各阶段的体重如表2。 表3屠宰测定 性别 只数 平均体重(g) 半净膛屠宰率(%) 全净膛屠宰率(%) 公 母 6 20 1800 1500 79 73.8 73 67.5 据对选用农村饲养条件下的成年鸡进行屠宰测定,其结果如表3。 边鸡屠体的胸、腿肌丰满充实,占屠体重的26.3%,肌纤维细嫩,皮肤颜色以白色和青色为主,适于加工成薰鸡,右玉与卓资山的薰鸡均享有盛名,约有近百年的历史。 2.产蛋性能开产日龄农户饲养的边鸡,一般8月龄左右开产。据1979年10月内蒙古农牧学院测定的结果,达到40%产蛋率的时间为251日龄,开产体重约为1.5kg。边鸡的年产蛋量约为100个,据1989年内蒙古农牧学院测定,500日龄产蛋量为70--96个,最高个体可达150--160个。 边鸡的蛋重大,一般均在60g左右,70-80g的蛋也较多。据1960--1979年4次调查,共称测910个蛋,平均重为66g这是该鸡种一个突出的特点。蛋壳呈深褐色的蛋约占70%,其余均呈褐色或浅褐色。蛋壳厚而细密,平均厚度为o.386mm,其中0.4mm以上的约占40%。蛋形指数为1.33。边鸡蛋的保存时间很长,在当地自然条件下保存20d后,哈氏单位仍在72以上,保存到130d时的散黄率为27.5%。边鸡蛋的血斑率很高,据内蒙古农牧学院测定为15.8%,初产蛋的血斑率最高竞达48%。 3.繁殖性能由于该地区寒冷,每年的春孵,一般在4月中旬至6月。夏孵在7、8月份进行。种鸡群的公母比例为1:10--15。采用自然孵化时,孵化率可达80.90%。在种鸡场,种虽受精率为90%受精蛋孵化率为80%左右。 边鸡的就巢性较强,在农户一般每年只孵化一次。育雏成活率一般为85-90%,中雏的育成率为90-94%。 评价和展望边鸡是一个适于高原丘陵寒冷地区饲养的具有独特性能的优良鸡种。目前,在呼和浩特、凉城县、察哈尔右翼中旗和右玉县均已建立种鸡场,开展保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在选育过程中,应着重保持其抗寒耐粗和蛋重很大的特点,克服其产蛋量低、血斑率高和就巢性较强等缺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