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门屿风景区 |
释义 | 东门屿也叫塔屿,面积近1平方公里,是一个近似“土”字形的岛屿。她坐落在东山岛铜山古城东门外海面外,以其礁石奇异、洞泉甘醇、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被列为福建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文峰塔 东门屿的主峰如同一个巨大的盆景。岩石叠起的山峰,怪石嶙峋,高耸于东山港出洋之要冲,一片坦荡的水,一座突兀的峰,相映成趣。沿着树木掩映的石径小道拾级而上,登上塔屿海拔91米的主峰,就可以见到文峰塔。塔为八角形密檐式实心建筑,共七层,由花岗岩砌成,是明嘉靖5年(1526年)由福建巡海道蔡潮所建。塔高31.7米,座围14米,从第二层起八面均有一幅浮雕,塔顶由两个葫芦状石头叠成。塔保存完好,是该海域航 行的的重要标志,为东山胜景之一,称“东屿文峰”。470年来,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强台风、地震的袭击,仍安然无恙,顽强 地站立在海岛之上。明代诗人文三俊作《东屿文峰》诗云: 突兀危峰耸,浮图砥东海;草庐微啸咏,石艇自玲珑。 蜃飞百川外,龙腾万壑中;云雷过日夜,不变摩苍穹。观海崖 位于文峰塔东南边,是一块数十米见方的大石。当你立足巨石上,极目远眺,浩瀚大海,水天一色,风帆片片,苏峰挺秀,白云绕索,绿色林海,交相辉映,铜山古城,廖廓万家,楼房鳞次栉比,南门湾澳,桅墙林立。面对脚下,如临万丈深崖,海深不见其底,惊涛骇浪,令人心惊肉跳。日出之时,奇彩霞光,涂抹天际。观海崖就具有这样的神力:它把伟大与涉小、谦虚与骄傲有机地统一于一体。 左边,是东山港出洋之口,其间三个小岛如中流砥柱,立于西口激流之间。潮涨潮退,远望滚滚向前的潮水,让你领悟历史潮流的不可阻挡;而那身入激流而巍名不动的礁石,又向你暗示在任何潮流面前站稳立场的哲理。这又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向右眺望,正是地处悬崖之上的铜山古城。只见乱石穿空,海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铜山古城,于海涛之上,乱石之间,超然屹立。 置身于文峰塔和观海崖之间,你定会赞叹,造物主和人类,就是这样把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巧妙地融合一体;你定会慨叹,大自然和人,一样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等着你去发现,去思考,去领悟,去指导人生。 文昌阁 从文峰塔边的石阶向东走,穿越林荫,踏着曲径,四周山花烂漫,林林青翠,半月泉、平湖泉、碧云泉等山泉潺潺有声,令人陶醉。在路的尽头,临海耸立着一座文昌阁。为两层建筑,这里可以歇息、拍摄、观海景、听涛声,十分惬意。在文昌阁边海浪冲激处,又有一巨石,即为渔翁石;此石高10余米,如一披蓑戴斗笠佝偻着身子的渔翁在临海垂钓,前 人有诗云:“疑是羊裘垂钓者,不干星象狎鸥闲。” 鹰嘴岩从文昌阁折回向西往下走,就可以看到鹰嘴岩了。这是一块形若雄鹰的巨石,高数丈。假如有人说,人之秀在于眼,虎之猛在于口,狮之威在于鼻,那么,鹰之雄则在喙。鹰嘴岩最形似之处正好在此,但见那喙,形如铁钩,弯而锐利,正对大海,更兼有展翅腾飞之状。此岩坐山朝海,仿佛它已发现海中猎物,正欲振翅前飞。附近石壁上镌有“海滨邹鲁”四大字,宽4.1米,长1.3米。 云山石室 在巨鹰翼下,镌有“石斋”二字,旁边还有几行小字:“先生节义,照耀今古,石室荒凉,仅存遗址。鱼跃鸟飞,具见大道。谨署二字,以昭后人。”岩下,有一由鹰嘴岩及附近若干巨石的上端纵横相叠而成的石室,这就是黄道周少年读书处云山石室。洞深可10米,宽约4米,可容20余人。洞内就山而幽暗,洞口面海而明亮,置身洞中,抬头就是壮丽山水,侧耳可听风吼浪花啸,俯首可观书阅文。黄道周少年时节勤奋好学,常和哥哥黄道琛泛舟到此岛上石洞苦读。 东明寺 位于东门屿北段佛澳。庙宇始建于宋代,是全国海拔最低的寺庙,海拔只有60多公分,几乎是与海平面持平。主殿“万佛宝殿”,由一万尊的琉璃佛建成。为“海上仙山”添上一处胜景,正所谓“塔屿有宝刹,海上月更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