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汉陶奁 |
释义 | 基本信息奁是我国古代较为常见和流行的一种专门放置女性梳妆用品的器具,《说文解字》记载:“奁,镜匣也。”奁最早出现于西周,经历代发展,奁的款式变得多种多样,做工精美,用料考究,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观赏性。古代的陶奁多呈圆筒形,直壁,并带有博山式盖子,一般器腹较深,底有三足,旁有兽衔耳环,盛行于秦汉。不仅可以用来盛放梳妆用具,还可兼作贮存美酒和食物的盛器。 器物描述汉代制作奁的材料有陶器、铜器、漆器,但以陶土上釉制作的明器博山奁最为多见。福州市博物馆馆藏的东汉时期绿釉印纹三足陶奁,高25厘米,口径23厘米,底径20.8厘米。釉陶,博山炉形盖,广口,窄方唇,筒式体。以模印花纹为饰,腹体两端凸起弦纹,并饰以虎、熊等动物图案,图案清晰精美,动物形象栩栩如生。腹部贴有对称铺首耳,器盖上部堆塑凸起山峰图案,极具立体美感。底部为三只熊形矮足,憨态可掬。该奁通体施绿釉,釉光一流,釉色莹润纯正,翠绿可人,属典型的“菠菜绿”,品相完美无缺,周身印纹清晰,是一件精美的汉代陶器中的珍品 文物点评中国古代的妆奁文化历史悠久,不少文人墨客都借歌咏奁抒发心志。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王易简句:“相思日暮,恨洛浦娉婷,芳钿翠剪,奁影照凄楚。”奁也常见于古代画卷中,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宋人的《半闲秋兴图》中都有奁的形象。在文学史上,唐代韩偓等人的诗歌因多写男女之情和妇女的服饰容态,诗风绮丽纤巧,被称为“香奁体”,对后世诗歌产生了一定影响。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