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方政策 |
释义 | 施特雷泽曼的东方政策, 即指1923 年至1929 年施特雷泽曼执掌德国外交时期对苏联的 政策。在1926 年《德苏中立条约》签订前, 施氏对苏外交表现得“缺乏热情”、“小心谨慎”,其东方政策明显地反映了辅佐德国对西方外交的一面。而后阶段的施氏对苏外交则显得较积极果断。 鲁尔危机使德国的政治经济迅速濒临崩溃。但是,鲁尔危机后国际局势有利于德国的转折。美国重返欧洲, 通过插手德国赔款问题开始干预欧洲事务。法国出兵鲁尔, 在经济上损失惨重, 且遭到国内外舆论谴责。英法矛盾尖锐, 英国开始联合美国压制法国,两国开始有效地贯彻扶德政策, 法国也开始寻求对德和解,拉拢德国。此外苏联更日益倾力于在《拉巴洛条约》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外交上争取德国, 以阻止德国被拉入西方反苏阵营和加强苏德多方面的合作。施特雷泽曼的外交就是要利用有利的国际背景,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危局和挣脱凡尔赛体系的束缚、重整实力和恢复往日大国地位。采取了以和解为途径的手段, 以东西方两面外交为原则, 又以西方为重心的外交战略。充分利用西方战胜国与东方苏联的矛盾对立。 头等重要的是谋求英美支持及与世仇法国和解, 使德国返回西方阵营,重取往日地位。维持发展对东方苏联由《拉巴洛条约》开创的合作关系则是次要的。尽管置东方政策于次要地位,但并未忽视德苏关系,因为战败德国在经济、军事及对付波兰和收回东部领土等方面也需要苏联的合作。 东方政策突出表明了施特雷泽曼外交的现实性和独立性。施特雷泽曼维持与苏合作的东方政策使德国在政治外交经济获益匪浅, 对德国的迅速复兴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客观上也有效地支持了社会主义苏联。而且因为东方政策始终阻止了西方反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整个欧洲减轻战争威胁和维持和平乃至20 年代欧洲经济贸易的恢复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