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方研究2009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4月1日) 平装: 25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806206270 条形码: 9787806206270 尺寸: 23.2 x 16.8 x 2 cm 重量: 422 g 内容简介《东方研究2009》是为了庆贺新加坡南洋学会前会长、学界前辈魏维贤博士八十华诞而出版的特辑。季羡林先生为此题写了贺辞“东南亚文化的多元与共生”。魏博士与北京大学几代学人之间有着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深厚友情,这在此前的《魏维贤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东南亚文化研究论文集》(2004年,经济日报出版社)和《东方研究2007:东南亚研究专辑》(2008年,经济日报出版社)三本论文集的前言中已多有谈及。从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至今,每年魏博士来中国都必到北大访问。老人家虽年逾古稀,仍精神矍铄,古道热肠,为年轻一辈学人学术活动提供了诸多帮助和实际的支持。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魏博士亲自出面穿针引线、由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出资赞助北京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的东南亚十国文化体验项目。这个项目实施时间长达5年,范围包括东南亚地区10个国家(2003年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2004年赴缅甸、柬埔寨和泰国;2005年赴印度尼西亚;2006年赴越南和老挝;2007年赴菲律宾和文莱)。每次考察魏博士都自费参加,他不但一路同行,不辞劳苦,而且对每次出行的考察重点、考察内容等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这个项目使得北京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和东南亚方向各专业的教师、学者大大拓宽了学术视野,亲身体验到东南亚各国文化间的共性和多样性特征,领略到宗教文化在东南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目睹了东南亚国家的历史遗迹和社会现状,与东南亚国家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建立和深化了合作关系,加强了东南亚研究所及东南亚方向各专业之间的团队精神。整个文化体验项目出访人次近百,足迹遍及几乎所有东南亚国家,在国内学界实属难得。这对北京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各位同仁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助益良多,可以说是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一次典范式的切实诠释。所有这些都离不开魏维贤博士的鼎力支持和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慷慨资助。2007年该项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魏博士与我们东南亚研究所全体同仁之间的友情也更加浓厚。 目录变迁·挑战·应对——一个学人所经历的崎岖之路/001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与魏维贤博士的友情杂忆(陈炎)/011 也谈文学翻译中的变异问题(裴晓睿)/001 印度尼西亚的罗摩歌舞剧(张玉安)/009 印度尼西亚哇扬戏的“印度起源说”(郄莉莎)/018 印尼稻谷起源神话文本类型与文化功能初探(高诗源)/029 对《金云翘传》和《征妇吟曲》的文化诗学解析(赵玉兰)/039 浅论《金云翘传》女性形象的特点(谢昂)/048 越南汉文古典小说的史传特征(夏露)/058 评缅甸第一部小说——《天堂之路》(李谋)/067 从《宝镜》看缅甸古典小说的传统(林琼)/075 菲律宾伊洛戈族史诗《拉姆昂传奇》初探(吴杰伟史阳)/083 菲律宾阿拉安—芒扬原住民的神话与神话观(史阳)/096 泰国泰文《三国》的研究回顾(金勇)/111 解读《可能》__—试析布拉达·云的小说思想(熊燃)/120 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朵奇葩——论《梁祝》在海外(孔远志)/128 东南亚大陆民族的源流与历史分布变化(薄文泽)/143 从东南亚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看“东盟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唐慧)/151 印度宗教文化对印尼的输入及影响(梁敏和)/161 马来半岛政治文化中最具影响力因素的变迁(罗杰)/175 马来西亚政治进程中的文化因素(骆永昆)/187 试析马来传统君权观对当代马来政治文化的影响(宋聃)/194 越南民俗艺术中的中国元素(刘介民)/210 越南道德教育对儒家伦理道德的继承(王彦)/218 佛教在缅甸风灾中的救助作用(杨国影)/226 试析《信第达巴茂克碑文》的史学价值(张哲)/233 浅析黎萨尔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黄轶)/24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