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定远桥 |
释义 | 所处位置出绥宁县城,沿S221省道东行约十里,至关峡峡口,见两峰并立,高矗云端,怪石狰狞,悬崖欲堕者,兰溪山也。中夹一溪,烟云遥接,潺湲激渹,震耳惊目者,兰溪古渡也。一虹长架,势卷凌空,轻越天堑,锁钥狂澜者,定远桥也。 前世今生桥为清绥宁知县范成龙倡导,廪生李若梁督工,建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今为湖南省保护文物。 民国初年,因风雨而倾毁。 2001年,绥宁县政府投资12万元,依旧例重建,并立碑石于桥旁,刻文以记之。重置匾额二于其上,皆名定远桥。黑底,金字,隶体,颇有古意。 由来古时关峡地当交通孔道,上极滇黔,下达都会。据史载,往来之迁客、商旅、差使,曾络绎不绝。但因山径萧条,水湍流急,虽有木桥,常因洪水而倾毁,路人咸嗟有车难驶,有马难走。范公成龙乃捐养廉银百两,命李若梁督工,錾石填涧,始于甲子年秋,成于丙寅年春,历时半年。桥成之后,天堑变为通途。东来西去之湘黔驿道,在此连接,交通更为繁忙。清乾隆年间,于此处设兰溪堡,以卫乡里。设兰溪铺,以供驿传。上世纪六十年代,洞绥公路通车,古驿道渐废,定远桥交通枢纽功能不复存焉。 建筑风格定远桥长一十二丈六尺,宽二丈六尺,高五丈六尺。单孔,半圆拱,青石桥身,石板桥面。结构紧致,桥体结实,古朴威严。其上,原建廊亭,称“范公亭”。亭为杉木架构,卯榫嵌合,不用一钉。圆石为础,巨木为柱,片板为栏,长方为座,可供憩息,可避风雨。三层飞檐,青瓦叠铺,白灰抹边,线条灵动。四面翘角,尤为精巧。远观之,如飞鸟振翼,飘逸欲起。近望之,似新月弯刀,直指天穹。 相关诗赋范公成龙,辽东开源人,康熙21年(1682)令于绥,历13年。为政刚正不阿,为人严肃冷面,嚬笑不苟。任绥期间,重修学宫,教化乡民,广植树木,兴修县志,捐建津梁,抚赤子以热肠。绥之民众,至今犹有思之者。范公亦好诗文,县志多有存录。谨抄其四于此下: 定远桥二首 范成龙 惭非惠政抚边城,每拙催科愧今名。 百里栽花宜问地,三年借箸未披荆。 周行示我因人好,古渡通津赖众成。 敢谓舆梁无病涉,与民歌咏乐康平。 功事不成祖龙鞭,驱石横支两岸烟。 自此但从留月住,只今亦任聚鸥眠。 崇朝应有题桥客,中夜难知纳履仙。 愧乏济川匡盛治,庶几历揭颇称贤。 兰溪雪霁二首 范成龙 六花飘瑞气严凝,漠漠平原似玉林。 曾见山阴常带雪,漫云无霁尚稜米。 遥看玉砌光含照,近讶麻衣色更澄。 一曲阳春无以和,惟期大有兆休徵。 周边相关古迹薄泉古井距定远桥不远,省道之旁,有古井一口,称隘口井。清知县范成龙命之为薄泉。 水出崖壁,经年涌流,潺湲不绝。色白如玉,清冽异常,甘醇丰和,与长沙白沙井水无异。自古以来,传此水兼可疗病。今观之,为富含微量元素,可补人体之缺也。邻近之民,常于此取水,或以酿酒,或以茗茶,或以烹调。过往之客,亦多有停车品饮者。会集日之时,取水者络绎不绝,需列队等候。炎炎夏日,瓜农将西瓜浸于井中待售,食之,犹如冰镇,沁凉爽口,可解暑气。距井约五米处,有酒家,善烹兰溪之鲤。其香若兰馨,汤似乳酪,味极醇鲜。问店家烹调之法。曰:无他,全赖井水之功也。 范成龙曾建亭于井旁,后年久颓毁。乾隆甲寅年重建,置额匾其上,曰蔚然亭。今仍存焉。 兰溪古渡定远桥下,一湾溪水,蜿蜒南去,烟云遥接,潺湲激渹,震耳惊目者,兰溪古渡也。 欲渡,无舟。不仅无舟,亦无桨,无船家,无系缆石,无碑记。兰溪古渡,在脚下,在眼前,却已无觅。 很久以前曾有船家摆渡,但现时,这种渡口几近消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