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丁克领 |
释义 | 个人简历丁克领出生于1947年,是淮阳县大连乡丁楼村人,早年做过教师早年当过民师,做过“赤脚医生”,还有一个特长,可即兴创作民间风俗歌谣,脱口而出,并且押韵上口。而今他专门从事泥塑制作,能够熟练地捏制各种泥塑工艺品,尤其擅长制埙。丁克领是“淮阳泥泥狗”制作的第十代传人,现为河南省民间艺术协会会员,曾荣获省“丰华杯”民间艺术奖。 丁克领作品埙丁克领老人是十里八村远近闻名的“能人”,可即兴创作民间风俗歌谣,脱口而出,并且押韵上口。而今他专门从事泥塑制作,能够熟练地捏制各种泥塑工艺品,尤其擅长制埙。据丁克领介绍,埙其实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埙的外形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古拙,它的结构看起来简单,但制作起来很是讲究。据丁克领老人介绍,埙的制作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先是要找到上好的胶泥,这是关键一步。胶泥质地不好,很难塑造成形,做出的埙也容易干裂,外表光泽也不好,使得埙的外在形象大打折扣。为了找到优质的胶泥,丁克领往往要走好多地方。胶泥所处的土层很深,找到胶泥后,要手工小心翼翼地挖出来,不能夹带一点杂质,否则影响埙的质量。胶泥运到加工间,要进行细致的加工。所谓加工就是对胶泥揉搓捶打的过程,这道工序是个体力活,同时又是技术活。艺人们要用棒槌反复捶打砧板上的胶泥块,直到胶泥柔软细腻,韧性十足,这要凭艺人们的手感判断,力求恰到好处。下面就是制作工序,这是考验艺人技艺水平的时候。完成一件埙,看似简单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整个过程是纯手工,借助不上机械外力。从成形、挖孔、试音、晾晒、打磨,一个埙的完成需要四五天的时间,如果碰上阴雨天,需要的时间更长。这中间哪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迟滞制作过程。譬如,挖孔出现偏差会影响埙的发音质量,晾晒时如果掌握不好温度风向,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裂,诸如此类,有时候让人防不胜防。丁克领老人对埙的质量要求极高,恪守了“宁缺毋滥”的原则。出于打出自己品牌的考虑,在每个埙制作完成后他都会在上面打上自己的名印。丁克领老人师承祖辈传下来的制埙工艺,潜心研究,与时俱进,他制作的埙和生肖泥塑多次参加省内外展览,获得了国家级非遗专家的好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丁克领老人越来越感到埙的制作大有用武之地。据悉,当地一家专做非遗工艺品的文化企业——陈楚古街已经和他签订了包销合同,他制作的埙由企业精美包装后全部包销,这是对老人高超的制作技艺最大的认可。想想过去,每年的太昊陵庙会他要忙于制作,还要忙于销售,如今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从此以后,丁克领老人可以专心致志从事埙的制作,由此让人顿生感慨,以前的埙似乎就是“下里巴人”,纯是民间玩具,如今经过包装身价倍增,远销到全国各地,甚至还出口到国外,真个成了“阳春白雪”。 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泥塑。十二生肖泥塑是丁克领老人的原创,融合了现代文化理念。泥塑的制作方式古朴简单,用泥捏制,一根竹签挑两个孔,互相交汇,无论什么形状或大或小都能吹出悦耳的声音,它土味十足,以黑底为基色,然后用古老的上彩工具高粱杆构以红、黄、绿、白、粉红色点线结构的图案,泥塑的有些画法,说明了我们祖先对生殖的崇拜,其造型古朴、品种繁多,似拙实巧、黑底彩绘、艳而不俗。他制作的“十二生肖”泥塑,一个个看上去憨态可掬,古朴而又富有厚重的文化内涵,一个小小的生肖泥塑就是一个文化元素符号,这些泥塑作品令人啧啧称赞,叹为观止。他独创的“顺天意”泥塑,表现的是淮阳民间流传的伏羲女娲“滚磨成婚”的神话故事,造型形象生动,让人回想起上古时代那个美丽的传说。还有一个据说是叫做“混沌”的泥塑作品,表现的是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一体”的时代。这些扎根中国古文化的泥塑作品,不仅完整地保留了古代玩具的风貌,而且还以独特的方式记载着一个充满神奇美妙的传说,它蕴藏着很多古代民间的传说和风俗习惯,对研究历史,社会民俗、美术等有着重要的价值,让现代人很开眼界。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