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叠覆造山作用 |
释义 | 叠覆造山作用(superimposed orogeny)是指陆—陆碰撞后处于“联而不合”状态的微陆块间或古造山带间,在新的地球动力学体系作用下,再一次的挤压造山和地壳缩短作用。这时处于低位的陆块(如三叠纪时期的扬子陆块,被海水淹没)可再次下插或俯冲到处于高位的另一陆块(如三叠纪时期的中朝陆块)之下,发生大陆壳的俯冲造山作用,导致一个大陆的边缘叠覆在另一个大陆的边缘之上,称为陆—陆叠覆造山作用。叠复造山作用是不同构造旋回、不同动力学体系作用的结果。在叠覆造山中,同样可产生大陆地壳的多层次拆离,形成强烈褶皱、大规模逆掩断层和推覆构造,发生大规模岩浆作用(特别是花岗岩类侵入)、重要区域动—热变质作用、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山体大幅度隆升,形成磨拉石沉积。如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印支造山作用和燕山造山作用即属典型的叠覆造山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