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毕节地区博物馆
释义

毕节地区是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居住着汉、彝、苗、回、白、布依、仡佬等30多个民族,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77个民族乡,民俗民风绚丽多姿。青场镇“新石器时代遗址 ”、“龙场镇”、威宁中水镇 的汉墓群。这些无不体现毕节地区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贵州省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于1934年1月在毕节建立。毛主席 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经过,1936年2月,贺龙 、任弼时 、王震 、肖克 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毕节时,在这里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在4个县的95个乡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馆址位置

毕节地区博物馆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馆址位于贵州省毕节县城关镇百花路19号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福音堂)和位于中山路12号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安息会)两处。邮编:551700

管辖隶属

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4月,隶属毕节地区文化局。

馆舍介绍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福音堂)始建于清光绪末年德国传教士来毕节传教所建。教堂由面楼、礼拜堂、福音堂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1769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礼拜堂、福音堂均为砖木结构。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在贺戊、任弼时、肖兑、王震等率领下挥戈黔西北,2月6日占领大定(今为大方),2月7日,一举攻下黔西北重镇-毕节。红军占领大定后,成立了以贺龙为主席、陈希云为代主席、朱长清为副主席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2月17日迁至毕节天主教堂。

红军第六军团设政治部。旧址"安息会"为教会建筑,始建民周五年(1916),主休建筑正厅为悬山顶砖木结构,面阔五间,前带廊。两厢为歇山顶,面阔三间前,带廊 。

展览设置

毕节,川滇黔锁钥,贵州高原屋脊,乌江、珠江发源地,地处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原是夜郎文明、水西文化繁盛之境,今为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倡导,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全区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8县市。幅员26853平方公里。总人口73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8%。

"礼拜堂"陈列《红军在毕节地区的革命活动展览》。展厅内有木纹装饰展墙,铝合金玻璃展柜。展线长55.2米。展品主要有图片、图表、画图等174幅和革命文物48件。其中有红军用过的印刷机、枪支、自制手榴弹、红军布告、钱币及生活用具等。

"福音堂"陈列《毕节地区党史展览》,展线长58米。展品有图片、图表、画图等198幅。革命文物(含复制品)58件,主要是毕节地区地下党在各个革命时期的刊物,书籍、宣传品及烈士诗抄、遗嘱等。

馆藏文物

另外,还设毕节地区文物陈列室。主要展示毕节全区从旧石器时代至清代的具有特色的历史文物。该展览设5个部分,展线长64米。展品有图片、图表45幅;历史文物和动物化石280件,诸如黔西观音洞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和威宁中水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各种石器、陶器及化石,赫章可杀、威宁中水出土的战国至秦汉的青铜器、铁器及以后朝代的铜器、金银器、瓷器、服饰、书画等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

博物馆有藏品500余件。其中以毕节地区出土文物为多,黔西观音洞旧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明显地与其他同类型文化有差别而又具有独自特色。赫章可乐、威宁中水出土的一些青铜器都具有西南地区的独有的艺术风格及地方特色。其中有汉代的铜羊、铜盎、无胡铜戈等与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差异。另外,唐代铜观音、元代刻花色釉碗、碟,明代碗口筒、银镂雕镀金腰带,清伐青花瓷插花及黑底朱绘民族舞蹈漆盒,都是省内不多见的珍品。

博物馆曾出版《红楼梦百合诗》、《贵州省毕节地区博物馆简介》等。

开放时间

博物馆为节假日全天开馆 每天 9:00 - 5:30 开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