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毕方鸟 |
释义 | 简介毕方鸟是四千年前的消防员. 使用火,就可能发生火灾。我国自远古时期,建筑形式几乎都是土木结构。这是因为,中国人最早解决了木材切割加工技术,因此就可以不用或者少用笨重的石材。不过,这样一来,中国的远古建筑物就很少能够长期保存下来(火灾、腐朽),辉煌的文明也就失去了相应的物质载体。幸运的是,中国人流传下来许多远古典籍文献,在4200年前帝禹时代的文献《五藏山经》里,就记录着中国先民的防火事迹。 资料记录《五藏山经·西山经》第3条山脉记有: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我在全彩绘《经典图读山海经》(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书中解读如下:经文“所为甚怪”,按前后文意,似应在“其名曰狰”之后,是说狰这种动物的行为怪异。关于毕方鸟的叫声“毕方”,袁珂先生敏锐地指出此乃竹木燃烧时所发出的噼啪声响,并据此认为毕方鸟即火老鸦,良有理也。今日贺兰山有一种珍禽蓝马鸡,它的叫声“格拉”粗厉而短促,翅短不能远飞,翎羽长而艳丽,或许即毕方鸟的原形。进一步说,此处毕方鸟又可能是古代消防队员的标志性装束,一旦发生火灾,他们要及时行动,并大声模仿竹木燃烧的噼啪声以示警。与此同时,五尾一角的狰“其音如击石”,恐怕也不是自然界的动物,而是掌管打火石的人所特有的一种身份装束。 此外,《五藏山经·中山经》第11条山脉的丑阳山(位于今日的大别山,参见42平方米巨画《帝禹山河图》,即五藏山经全景复原图),也有一种赤足的鸟,状如乌鸦,“可以御火”,显然它实际上也是当地消防员的装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