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毕尔巴鄂效应 |
释义 | 毕尔巴鄂效应,被称为“博物馆奇迹”,至今为博物馆界引为骄傲,它是由于毕尔巴鄂市因为汇集大量建筑杰作而繁荣,这种改变一座城市命运的例子被《纽约时报》形容为 “一个奇迹”,被称为“毕尔巴鄂效应”(The Bilbao Effect) 名称解释毕尔巴鄂效应,被称为“博物馆奇迹”,至今为博物馆界引为骄傲,它是由于毕尔巴鄂市因为汇集大量建筑杰作而繁荣,这种改变一座城市命运的例子被《纽约时报》形容为 “一个奇迹”,被称为“毕尔巴鄂效应”(The Bilbao Effect) 背景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班牙的毕尔巴鄂还是一座靠海的工业小市镇,随着钢铁、造船业的衰退而没落。然而,1997年,这幅破败的景象随着一座令人惊艳的美术馆的进驻而改观。筹备4年、建造3年,请来国际建筑大师盖里精心打造,造价9000万美元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吸引着欧洲庞大的艺术爱好者群体。1997年底,美术馆开幕,一年之内就吸引130 万参观者;到第三年时,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超过4.5亿美元、共吸引400多万游客。城市活力随之复苏。这件事被誉为“一个震撼世界建筑界的杰作,在一座几乎被人忘却的中等城市中横空出世,立刻成为世界性新闻,彻底完成了一个城市的伟大复兴。” 产业化运作是近代以降西方博物馆建设的主要出路。19世纪后期,博物馆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成为文化市场的有机主体,欧洲百余年前已进入“博物馆时代”,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紧跟其后,在“政府对博物馆的补贴已不再慷慨”的不利背景下,各博物馆尝试用商业手法经营传统行业,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中国的借鉴博物馆不仅是旧遗产的投影机,还应成为新文化的发生器一座博物馆无异于一本物化的时代发展史。伴随时代变迁,博物馆不断担负新的历史使命,正因为如此,国际博物馆协会倡议,“博物馆不仅是旧遗产的投影机,还应成为新文化的发生器。”美国艺术史学家克里斯·布鲁斯提出,要防止博物馆“由美的圣殿蜕变为文化的集市”。 中国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日前表示,我们的博物馆事业也面临着一些必须面对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博物馆结构多元化,使博物馆事业的管理已远远超出文化文物系统的传统概念,管理难度明显加大,对传统博物馆宏观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宋新潮认为,对西方博物馆的学习须从其社会功能入手,“西方博物馆界秉承两个发展理念:‘艺术即历史’,‘艺术就是人的发展’。去法国的游客不可能不看拿破仑登基的那幅油画,200余年前的一件艺术作品其实正是记录历史的最真实的凭据,在这种意义上,艺术其实正是历史的侧面。我们今天致力的,就是恢复博物馆完整的社会地位,吸纳更广泛的社会人群走进博物馆的大门,让他们在这里不断完成人生的审美熏陶、伦理教育,这正是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目的之所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