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碧山亭 |
释义 | 碧山亭全称广惠肇碧山亭,创立于1870年,它是广州府、惠州府和肇庆府三属人士的坟山。百余年来,除了作为三属人士的先人入土为安的坟山外,它也为文教和慈善福利事业作出较大的贡献。 简介碧山亭创立初期,曾受到地方势力的干扰,幸得七位义士保护,才免受干扰,这七位义士是恩平李亚保、开平黄义宏、新兴赵亚德,三水梁亚德、高要赵亚女、新兴顾文中、高要谢寿堂。七位义士逝世后,碧山亭以长生禄位奉祀他们,尊称“七君子”。 历史碧山亭开辟初期非常简陋,没有道路可通车。1890年梅湛轩发起筹建碧山庙及开辟道路,捐款银额共得8589元。胡亚基代向殖民地政府请求豁免地税。 民国初年(大约1912年)碧山亭划分坟冢,编列号码,以便管理,这项措施曾引起一场争论。总理吴胜鹏召集会议,展示碧山亭地图。契据证明碧山亭是广府属之南顺、番禺、东安、中山、宁阳、冈州、三水七间会馆;惠州府属之惠州会馆;肇庆府属之肇庆会馆,一共九大会馆的产业,建议九大会馆共同管理。即席议决组织碧山亭公所董事会,由各会馆派出两名代表组成,这是碧山亭公所所有健全组织的开始。 过后,广州府属之清远、花县、顺德、增龙、肇庆府属之高要、鹤山、恩平七会馆先后入会,于是碧山亭成为广惠肇16间会馆的共同组织。为维护十六会馆公平权益,理监事会、六常务由十六会馆轮流接替。 历史沿革碧山亭创立时,山地不多,后来陆续发展,增至11座山地。1948年以5万4000元添购7座新山,共107.5英亩的地段,使坟山面积增至253英亩。过后,陆续购置新地段以应付广惠肇三府先人的需求。 1953年3月重建公所及建筑道路,同年9月落成开幕。这一年捐献南洋大学建校基金一万元。 1973年8月28日,环境发展部发出封山通令时,碧山亭拥有324英亩(90公顷)的地段,划分为10个亭和碧山庙。除了10万个先人坟墓之外,还拔出坟地作为三属各县、各乡、宗亲、行业公会的总坟。 1936年创设广惠肇碧山亭学校,作育英才,1981年停办。 自1923年以来定期举办万缘胜会超度先人,并以余款购置坟地和产业。1975年与1982年坐落在仰光路的广惠肇碧山亭大厦及广惠肇碧山亭金榜大厦先后落成,产业盈余充作慈善福利用途。 1979年政府正式征用碧山亭,同年5月致函当时的国家发展部长,要求拔回50英亩地段作为灵塔、纪念碑、公所等发展用途、几经商谈,政府同意拨回8英亩(3.2公顷)的地段供发展,赔偿金仅得494万5400元。 1982年至1983年,10万名先人的遗骸化作骨灰,大部分安置在万礼骨灰塔。之后,政府在这块吉地上兴建地铁总站及发展碧山新镇。接受赔偿金后,付出72万1955元给居民搬迁,另付88万8643元发展税,仅存333万4802元。 征用及赔偿手续办妥后,碧山亭着手兴建灵塔、先贤纪念碑、公所、安老院、茶亭等,再进行美化计划。到了1991年昔日垒垒坟山的碧山亭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为了使后代子孙饮水思源以及把碧山亭公所保留为华人传统文化的所在地,斥资60万元聘请佛山艺术研究社承制以两福巨型金箔樟木浮雕《广惠肇风光风情揽胜》与《粤人石叻奋斗史略》,以及两福巨型石雕壁画《新加坡风景线》与《万里长城》为主题的文化设计。这项工程在1993年完成。 碧山亭坟山被征用后,具有百余年历史、硕果仅存的碧山庙于1998年重建落成并举行开光仪式,目前庙内装置五百罗汉以及21组民间故事和地方戏曲内容的瓷塑,宛如广东佛山祖庙。 可容纳8万先人的灵塔目前已经开放给各籍贯人士,已有3万余名先人安居在内。除了继续照顾先人之外,碧山亭每年拨款颁发奖学金及贺岁金,1992年捐献5万元给华社自助理事会基金,并继续对慈善福利事业作出贡献。 景点碧山亭公所碧山亭第一个景点是碧山亭公所。二层楼高的公所内不仅设有秘书处、大礼堂、会议厅,还另辟餐厅为理监事们劳累之余提供便餐。 秘书处有职员5位, 负责处理柜台灵位登记工作以及理监事会和各特别委员会的日常事务。 由于碧山亭组织的特殊性,公所即使在周末或公共假期,也照常办公。 办公时间: 周 日:上午9.00am - 下午5.00pm 星期日:上午9.00am - 下午4.00pm 周末及公共假期:上午9.00am-下午1.00pm 目前,公所礼堂的墙壁上不仅悬挂两幅巨型金箔樟木浮雕“粤人石叻奋斗史略”及“广惠肇风光风情揽胜”。二楼的墙壁上也分别镶上了“万里长城图”和“新加坡风光图”的大理石石雕。此外,悬挂的大宫灯、柱子上的对联和敦煌飞天壁画等也为公所增色不少。 福德祠福德祠供奉大伯公,即福德正神,百多年来庇护着广惠肇三属人士,是广惠肇三属团体团结合作的象征。 福德祠建立的年代虽无从考证,但从1922年重修碧山大庙的碑文中提及福德祠,足以证明福德祠早已存在的史实。 受市区重建的影响,当碧山亭大部分坟地被政府征用后,福德祠也在碧山亭的重新发展下于1985年重建。 随着近年来碧山亭着重环境美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相比之下,福德祠无疑显得有些落伍。鉴于福德祠年久失修,碧山亭乃决定于2004年6月进行翻新与修缮工程。 2005年1月9日,碧山亭举行福德祠修复竣工开光暨大伯公陛座庆典法会,并首次以道教的形式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 重修后的古祠不仅散发着中华古建筑的光彩,也更为公众提供舒适的祭拜场所,使香火远播。 碧山庙碧山庙大约建于1890年,在碧山亭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碧山庙具有团结广惠肇三属的重要功能作用。当政府征用三属坟山后,碧山庙与碧山亭一起重建。 1998年11月7日,碧山亭举行碧山庙重建落成开幕典礼。新落成的碧山庙把中国传统文化汇集于一寺。 目前500尊瓷塑罗汉坐镇庙内,神态不一、栩栩如生。庙内的墙壁都成了瓷塑艺术品的展览场,21组民间故事与地方戏曲内容的瓷塑把碧山庙装饰成一座艺术庙堂,宛如广东佛山祖庙,充满传统气息和艺术色彩。 碧山亭祭拜的神明,除供奉在福德祠的大伯公外,其它 均集中在碧山庙内。大庙内供奉神袛十三尊,称之为“十三太保”。其中一尊高3公尺的“观音坐莲”神像,最引人注目,也是该庙的主神。 重建后的碧山庙已经开放给公众参观,希望通过这些精制美观、引人入胜的艺术品传播儒家思想,启发年轻一代。 广惠肇碧山亭先贤纪念碑“广惠肇碧山亭先贤纪念碑”是一座纪念我国开埠以来粤籍创业先贤的纪念碑。“广惠肇三属先贤纪念碑”上镌刻的社团名单 。 这座高耸的 “广惠肇碧山亭先贤纪念碑”建于1985年,是碧山亭为纪念三属先贤而立,并将其作为广惠肇三属总坟。 由于碑下埋葬了碧山亭坟山时代149个三属社团总坟的墓碑,以及部分社团总坟的骨灰罐,因此纪念碑上刻有149个三属社团名单。这表明碧山亭从1871年建立,到1979年坟山被政府征用期内,共有149个三属社团在此设立总坟。 每逢春秋二祭,碧山亭理监事会都会到此举行祭祀仪式,共同祭拜三属先贤。 灵塔1979年,碧山亭300多英亩地被政府征用。政府仅拨回小部分土地予本亭,用以兴建灵塔,安奉先人骨灰。其它大部分多用来发展组屋、轻工业地带以及地铁站。尽管如此,碧山亭仍然负起安置先人遗骨的任务。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盛行的土葬而变成火葬。 七君子亭碧山亭兴建了规模宏大的灵塔,供人们安置先人的骨灰,让人们祭祀。而且灵塔的灵位已不限于广帮人士,不同种族、不同籍贯的人士,都可购买灵位以供奉先人的骨灰。 目前灵塔的外观是分级式建筑物,内部整洁雅观。置身其间,塔内明亮如户外,既无阴森之感,也不失宁静与肃穆的气氛。而灵塔的本身称得上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广惠肇碧山亭灵塔,至今已存放万余个骨灰埕,让孝子孝孙追荐先人。 “七君子”是指恩平的李亚保、开平的黄义宏、新兴的赵亚德、三水的梁亚德、高要的赵亚女、新兴的顾文中、高要的谢寿堂等七人。 据碧山亭和三属流传的故事,这七人均为义士,他们为碧山亭牺牲了生命。 据说碧山亭最初的坟山是“七君子”与别帮械斗打下来的。但另一说法是,当时碧山亭与别帮群发生械斗,“七君子”为保护碧山亭而战死。总之他们是碧山亭创立初期的英雄。 当坟山在1983年被政府全部征用后,碧山亭曾在灵塔内二楼首位设立“七君子”灵厅,以缅怀“七位”英雄见义勇为、当仁不让的精神。其后,碧山亭又设立“七君子亭”,建亭立碑,使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存。 “七君子亭”于2003年11月30日举行了揭幕典礼,同时邀请曾士生部长主持揭幕仪式。每逢“春秋二祭”,公所理监事会都会代表三属乡亲到此祭拜。 活动春秋二祭“春秋二祭”是碧山亭一项传统和重要的活动。据记载,第一次“春祭”活动是在1948年3月,从那以后,碧山亭定期在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期间举行祭祀先人的活动,迄今从未间断过。 “春秋二祭“通常在每年的清明节与重阳节前半个月开始,直至节后半个月结束。历时一个月。由于新加坡的华人更重视“清明”祭祖,因此“春祭”期间,碧山亭内更是人潮不断。 慎终追远、敬老遵贤是华人的传统价值观。碧山亭的“春秋二祭”正是为这些华人优秀传统价值观提供一个合适的场所,让新加坡年轻一代可以从中受到熏陶。 万缘胜会超度亡魂的“万缘胜会”是碧山亭另一项祭拜祖先的重要活动,多由佛教的法师或道教的道士主持。它在碧山亭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让人们表达对先人的孝思,碧山亭每隔几年都会举办一连三天的附荐超度幽魂万缘胜会。 其间,不仅设立肃穆壮观的附荐棚法场,法坛的布置更是富丽堂皇,庄严神圣。 从开坛请佛仪式,到颂经恭送众神返天庭、送祖先破地狱以及过仙桥等,完成胜会的散坛仪式,三日连宵分别以佛教及道教的形式颂经礼忏和主持伐檀,为生人祈福,逝者超生。 胜会期间,道场除摆满了数以千计的龙牌,供后人对先辈怀念及追思外,也会邀请舞狮团、粤剧团等莅场表演,为胜会助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