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迪奥西尼 |
释义 | 迪奥西尼(Pope Dionysius),又翻译为“狄尼修”、“德宜”、“狄约尼削”或“狄奥尼修”,罗马主教,天主教第25任教宗(259-268)。 公元258年8月,教宗西克斯图斯二世殉道;由于瓦勒良皇帝的严酷政策,造成了罗马主教的长久空缺。后来波斯人的入侵转移了帝国政府的注意力,公元259年7月22日,罗马司铎迪奥西尼被推举为罗马主教,他具有希腊血统,传说生于Great Greece,即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地城邦。 公元260年初,瓦勒良于埃德萨(今叙利亚)被波斯军队击败,旋被俘虏。其子加里恩努斯继位,迫于帝国内部军阀割据,内乱纷扰的局面,随即宣布结束教难,承认教会宗教活动合法性,返还没收的教会财产。此后,教会进入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时期。 迪奥西尼教宗重建了教会秩序,他于罗马城郊区建立了若干新的教区,曾写信勉励和使用大量资金接济在教难和波斯战争中损失严重的卡帕多西亚教会(今土耳其中部),重建教堂,赎回被俘虏的基督徒;传说,在他的任期内,祝圣了7名主教,12名司铎以及6位执事。 这一时期,亚历山大里亚城主教狄尼修(与教宗同名,Dionysius)为反对萨培里主义(又名撒伯流主义,Sabellius),以非常不理想的阐述表明“三位一体”的道理,具有“附属论”(Subordinatianism)的倾向;引起了北非地区其他神职的误解;迪奥西尼教宗接受了北非教会的请求,于罗马召开会议,反驳了诸如萨培里主义、附属论等异端,要求狄尼修主教说明自己的观点。狄尼修主教表示,他的观点与教宗完全一致,不用教宗认可的“Homoousios”这个词来表述,是因为圣经中找不到这个字。 关于教宗的逝世没有留下记载,依据传统,他是首位未列入殉道者的教宗,最后安葬于阿比亚路墓地,他的纪念日是每年12月30日。在《罗马弥撒经书》中“加里斯多墓穴殉道者以及诸圣祷文”中这样写到“教宗圣迪奥西尼,兄弟们艰辛时可爱的父亲,请为我们祈祷。”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