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彼得·杰克逊 |
释义 | 彼得·杰克逊出生于新西兰惠灵顿,童年在惠灵顿北部的普克乌阿·贝(Pukerua Bay)小镇渡过。从五六岁开始,他就是个忠实的电视迷,八岁时因为怪物片《金刚》的影响,他开始迷上电影特效,理想是当个出色的特效师。1987年,制作出他的首部长片《宇宙怪客》。1994年,彼得·杰克逊拍摄的《梦幻天堂》获得了威尼斯影展银狮奖。2001年至2003年,拍摄《魔戒》三部曲。2005年,翻拍影响自己走上电影道路的《金刚》,同样引起一片叫好声。 中文名:彼得·杰克逊 外文名:Peter Jackson 国籍:新西兰 出生地:新西兰惠灵顿 出生日期:1961-10-31 职业:编剧,导演,演员 代表作品:《金刚》、《魔戒1》、《魔戒2》、《魔戒3》、《宇宙怪客》 个人介绍小时候他就有丰富的想象力,经常痴迷于恐怖与幻想。1969年的圣诞节,8岁的他,从父母那得到了一架照相机。在一些学校里朋友的帮助下,开始拍摄自己的“电影”。17岁辍学后,他又迷恋上了魔幻鬼怪,开始痴迷于经典奇幻小说《指环王》。不久,杰克逊在当地一家报社找到了一份工作,所得的薪水使他可以买一架自己的16MM摄影机,继续他的电影梦。 彼得·杰克逊与弗朗西丝-沃尔什于1987年结婚,并有两个孩子:比利(Billy)和凯蒂(Katie)。沃尔什从维多利亚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她先后与杰克逊合作过《对付弱者》、《群尸玩过界》、《罪孽天使》、《恐怖幽灵》、《被遗忘的影片》等影片,几乎涵盖了杰克逊所有的执导影片,是他忠实的合作伙伴。她还以《罪孽天使》一片与杰克逊共同荣获1995年第67届奥斯卡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1978年,彼得·杰克逊离开学校,“扑”向了电影行业。他到新西兰最著名的FilmVnit电影公司去应聘,但没有被录取。他便去了惠灵顿的一家报社冲洗照片,一干就是七年。 这七年中,彼得·杰克逊的钱一点没糟蹋,都投入到了拍电影上。《宇宙怪客》是一部科幻片,讲述一个海边小镇发生的怪事。有一天这个小镇的所有居民都消失了,原来有一群外星暴徒来到了这里,解决他们的快餐店材料短缺问题——汉堡包里夹的人肉没有了。到了《宇宙怪客》的制作后期,由于资金短缺,彼得·杰克逊无奈之下把半成品拿给新西兰国家电影局的领导观看。彼得·杰克逊的电影技巧没有经过任何正规学院的培训,完全是依靠观赏大量的影片自学而成,没想到电影局的领导们很喜欢自学成才的他,出钱帮他完成了后期制作,还将《宇宙怪客》送到了1988年的戛纳影展。 《宇宙怪客》使彼得·杰克逊成了新西兰最有名的独立导演,1989年,彼得筹到了一笔钱,拍摄了《对付弱者》(Meet The Feebles)。这是一部真人与木偶合作的电影,讲述女河马明星和动物演员的故事,观众对这部片子的评价是:近乎歇斯底里的搞笑片。 《对付弱者》的票房不错,这使彼得·杰克逊有了报仇的资本,当FilmVnit电影公司解体破产时,彼得将它买下,出了一口恶气(《指环王2:双塔奇兵》就是在这家公司完成剪辑的)。 1992年,恐怖片影迷心目中的经典《群尸玩过界》(Braindead)诞生了,彼得·杰克逊在这部片子里玩了个痛快。 1994年,彼得·杰克逊拍摄的《梦幻天堂》(Heavenly Creatures)获得了威尼斯影展银狮奖。虽然该片根据真实案件改编,是一部写实片,但彼得·杰克逊依然不肯浪费他的幻想天分,以大量的手提摄影以及外景,来对应主人公的幻想世界。 1997年,彼得·杰克逊为好莱坞拍摄了《神通鬼大》(The Frighteners)。在这部影片中,彼得一边拿着美国人的三千万美金,一边对美国人讽刺挖苦:片中的杀人狂之所以在死后还要化为厉鬼继续杀人,是因为想打破被俄国人保持的杀人纪录。 彼得·杰克逊是托尔金的书迷,自然想把《指环王》搬上银幕,他首先找到米拉麦克斯,可负责人不同意拍三部,他们只愿意出两部的钱。彼得·杰克逊拿着米拉麦克斯提供的18个月前期制作的钱忙活起来,可这时公司又提出只拍一部。彼得·杰克逊对此不能接受,米拉麦克斯于是决定让约翰·梅登(《莎翁情史》的导演)接手。 一边抗议米拉麦克斯的做法,一边寻找投资公司,想把他们的钱还上。他利用现有资源(花的还是米拉麦克斯的钱)拍摄了一部25分钟的短片。这次的运气不好,好莱坞的大部分公司听完他的设想,连放映短片的机会都没给。最后,彼得·杰克逊找到了新线公司。 新线的老板鲍伯·沙伊尔早就喜欢彼得·杰克逊的电影,对彼得表示出强烈的合作意向。彼得·杰克逊假装有很多公司想和他合作,磨蹭了一周,才让新线的高层们看短片。看完短片,鲍伯·沙伊尔说:“合作没有问题,可是我不明白,原著不是三本书吗?为什么只拍两集?三集不是更好吗?”就这样,彼得获得了这个珍贵的机会。 三部曲拍完,虽然彼得·杰克逊犯了不少和原著相冲的毛病,但是他赢了99%指环迷的爱戴,并因此赢得了全球无数影迷的顶礼膜拜。 不知道是否因为他出生在万圣节(对西方来说是很神秘很刺激的节日)所以拍的影片都很神幻很惊险.让我们都期待这位“鬼才”导演的下部作品吧. 杰克逊对话卡梅隆在一次专访中,詹姆斯·卡梅隆与彼得·杰克逊展开对话,对于3D进行了探讨。他们身为当今电影技术的大师,但是不迷信3D能拯救电影,也不相信成本一定会带来高收益。卡梅隆表示3D技术的将来会像彩色电影那样普及。两位大师也指出了许多观众对3D的误解,计算机不能够制造一切,演员是永远不可能被取代的。 话题1高成本有高收益?电影业变得没种了! 卡梅隆:《可爱的骨头》的制作顺利吗? 杰克逊:还不错,不算糟。就是很多时间都耗在飞机上,对我来说比往常难熬,可这也不要紧。岁数大了嘛,我想。我现在是在……柏林。 卡梅隆:哈哈,你还停下来想了一下。 杰克逊:是呀,我们这通电话一打完,我就要飞到巴黎去。我们这次是要聊聊技术和电影喽? 卡梅隆:人们经常问我们未来的电影如何制作,因为过去这些年,你和我都是创新者,创造了大大小小的尖端技术。我的答案很简单,电影制作的基本原则没有变化。就是讲故事。就是人演绎人。就是演员的特写镜头。就是演员说台词、表演,以这种方式与观众的内心沟通。我想这些都不会变。我想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些也都没有变。 杰克逊:毫无疑问,电影业现在的形势有点古怪。不仅是好莱坞,国际上也是如此。独立电影发行公司和投资公司都在亏钱,所以最近几年都没有能力制作中等规模的电影。六大发行公司只会去投资那些他们感到得心应手的大片。高成本的巨制成为制片业最依赖的一种类型。就在三四年前,投资这样的电影还要冒很大的风险。可是现在,尤其是去年夏天,我们看到巨制一部接一部,这些片子预算都高得离谱,但票房也都不错。不管这些片子是好是烂,它们都能卖座。六大已经忘了拍中低成本电影的手艺了。 卡梅隆:他们不止是忘了怎么拍,根本就是没种拍这类电影了。坦率地说,他们出钱给我拍《阿凡达》,是因为我以前的成绩,光环还在。过去四年里,所有的超级卖座片,包括《变形金刚》、《哈利·波特》和《蜘蛛侠》,都是系列电影。拍一部高成本的不靠续集的电影,这样的想法没人敢有。同时呢,电影技术发展很快。但在不远的未来,技术上的花销还看不出会下降,以目前的方式制作高成本电影,成本也不会下降。 杰克逊:人们抱定的想法是,计算机特效会变得更便宜。可是计算机特效的成本中绝大部分都是人工,费用是不会降下来的,只能越来越高。 卡梅隆:创造美丽影像的不是计算机,是人。在你的地盘(维塔数码在新西兰的惠灵顿),过去半年时间里有800个人在为《阿凡达》流汗吧。 杰克逊:你是明白人。 话题2摘掉3D眼镜?还得五年! 卡梅隆:我敢说,他们做完最后一个镜头后,在威灵顿的酒吧里狂欢了一整夜。 杰克逊:办公室桌子下面确实有不少枕头和睡袋。很多媒体对技术的关注都有问题。他们说电影业遇到麻烦了,3D能拯救电影业吗?但这真与3D无关。电影业是遇到了麻烦,但这不是技术造成的,也不是技术能解决的。 卡梅隆:肯定不能。3D可能帮助我们在电影院里实现一些恢弘的场面,带来独一无二的电影体验,可是我认为电影体验的核心是群体体验。你和一大群人坐在黑屋子里,感觉你的反应跟屋子里别的人别无二致,这是证明你的情感属于正常人的一种方式,这也是一种仪式。 杰克逊:或者证明你不是正常人。 卡梅隆:如果400个人里就你一个笑了,显然你是格格不入的。这是电影里不会变的东西。人们现在经常下载电影,在笔记本上看电影,在iPod上看电影。但这些新的方式的崛起没有让电影票的销售受冷落。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进入电影业的,那时候经济非常萧条,家庭录像带从影院手里抢走了大把的钱,电影业很不景气。那是我知道,整个国家都要经历剧变,没有哪个行业能独善其身。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电影业的根本问题是:生存下去还是完蛋?电影业没有完蛋的迹象。我现在非常有信心,从今往后的10到20年时间里,你和我会继续按自己的喜好制作电影。 杰克逊:我同意你的观点,除了影院体验那部分,我们将会看到以不同的方式发行和传送的影片,这些方式都很有意思。Xbox Live和其所有的的订户都将是我们的观众,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久。到处都是机会。只不过电影业内的人都喜欢玩保守的防守游戏,除了我们,没有人愿意勇敢地主动出击。 卡梅隆:他们总是说先锋是那种背着弓箭御风飞翔的家伙。3D会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像当初彩色电影的普及一样。彩色电影没有毁掉任何一个演员的职业之路。接着人们就会发现,3D会如此平易近人,就连如今不在那些大制片厂雷达扫描范围之内的剧情片也会拍成3D电影。 杰克逊:从我个人来说,一部电影如果能让我10分钟之内都忘了它是3D的,那就对头了。3D唯一的问题是画面有时太单调,但这也只是个相对简单的技术问题,不难解决,画面再亮一点就好了。 卡梅隆:这已经攻克了。新技术已经解决了光线的问题。我们认为现在的画面很了不起。 杰克逊:我们离摘掉3D眼镜还有多远? 卡梅隆:我见过一种笔记本电脑尺寸的显示器,还有一种更小一点的等离子屏幕,效果都不错。利用这两种设备,如果你不想看到重影,你需要把头的位置方正,眼睛正好盯在甜点上(sweet spot)。我能预见到三四年后你就能在iPhone上看3D电影而不需要戴眼镜,而笔记本电脑还要快一些。但在目前,使用眼镜的设备会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如果你去一个超级碗派对,咖啡桌上就应该有这么一副眼镜,这些眼镜会是一次性的。最终,就算是在家里看3D电影,也用不到眼镜。我想到这一步还要五年时间。 话题3计算机制造出一切?演员永远不可能被取代! 杰克逊:我看到如今对于动作捕捉技术有很多误解。 卡梅隆:很有讽刺意味的是,使用动作捕捉技术制造出来的角色里,你的《指环王》二三部里的咕噜姆算是最早的之一,这个角色完成得太漂亮了。因为这个半人半怪物的家伙有灵魂,然后这个点子就到处开花。 杰克逊:说到咕噜姆和金刚,最关键的是要让他们的眼睛看起来真实可信。我想咕噜姆和金刚是我看过的计算机成像电影里眼睛做的做好的角色。 卡梅隆:创造有灵魂的表演体验要过眼睛这一关:知道如何操控角色的眼睛,调节光线,注意反射,折射,这些都是为了过眼睛这一关。我们还有意设计了一些长着大眼睛的角色。拍《阿凡达》的时候,依靠化装完成这些角色是不可能的。《星际迷航》系列和《星球大战》系列三十年来都是用化装达到目的的。我希望媒体能向观众传递这样的信息,动作捕捉其实还是演员驱动的过程。 举个例子,在我的电影(阿凡达)里,娜缇丽这个角色百分之百是佐伊·萨尔达娜创造出来的。影片开始拍摄的时候我不想提这些,我们不想把帘子挑开,让观众看到幕后制作的过程,我们就是想给你表演我的魔术。但我最近改变了想法。我愿意让人们看到这一边是娜缇丽,同一个场景里那一边是佐伊,两个人动作完全一致,这样他们就能理解这其实是真人在表演了。佐伊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学习射箭和搏击,这样拍动作戏她就能应对自如了,她所有的动作表情都会传送到她的角色上,这确实是高度的演员驱动过程。 杰克逊:演员永远不可能被取代。有人认为人们更喜欢看到计算机制造出来的角色,这太荒唐了,简直是偏执狂才有的想法。动作捕捉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当你用化装解决不了问题,它却能帮助你创造出有血有肉的角色。或者你有个角色不是人类,唉,为什么总有人要造出这样的角色呢?动作捕捉太贵了,比演员来演要贵20倍。 卡梅隆:关于动作捕捉的好处,人们没有谈到的是,你可以找来一个演员,他的角色多大年龄你都说的算。化装很有用,但让演员显得年轻总是很困难的。利用动作捕捉就简单了,比如说你找来一个40岁的演员,你的故事跨了很多年,角色第一次出场时是15岁,最后是80岁,就像《本杰明·巴顿》这样。还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他能再拍一部《肮脏的哈利》,影片里他就跟三四十年前一样,他怎么演都行,他的声音和以前还一样,我们能轻而易举让他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时的样子。 如果我今天来拍《泰坦尼克号》,情况肯定和当初相反。我不会再造一座750英尺长的船模了。只要在大的计算机成像片场里造一座小一点的就够用了。我不会再为了一个接吻的场景花上七天时间,只为等到完美的落日。我们现在尽可以在绿幕前拍出来,至于落日,我们能随心所欲地做。 杰克逊:电影人手里好用的工具并不太多。可是人们却总是把注意力放在技术上。也许电影业是咎由自取,很多人都过于关注技术而不是故事,反过来又误导了自己,预言那才是趋势。人们把计算机成像当成噱头,有时候又为糟糕的剧本和故事埋怨计算机成像技术。他们谈论计算机成像的时候,好像是要它为影片标准的下降负责任。我们现在得出这样一个观点:没有故事,就没有呈现。我们看到了恐龙,我们看到了外星人,《阿凡达》里出现了很多生动的外星生物。我想我们可以进入到另一个阶段了,那就是对故事的需求重新成为第一位的,而对计算机成像的兴趣会下降。 卡梅隆:我想你是对的。有意思的是,在为《阿凡达》做宣传时,我们放出一个预告片,里面都是炫目的画面,可是人们感觉不满意,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对故事的足够了解。我们于是又放了一个有关故事的宣传片上去,说这些主角如何如何。突然之间,人们就对这部片子兴致十足了。这算是为如何宣传电影提供了素材。 减肥的大导演假如你把他的印象留在过去那个胖胖的大导演,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现在的大导演可是相当帅的哦.眼前这位身材瘦削、面容憔悴的《金刚》导演,就是去年那位身材福态、大获全胜的《指环王》导演,以至于记者在提问有关《金刚》的问题之前,不得不先问他“你现在的体重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这实在是个不能不问的问题,因为他结结实实地减掉了35公斤,相当于近80磅!他减掉的份量再多一点儿的话,就等于把一个想减肥的中国女孩儿整个儿减掉了。彼得·杰克逊谈他的“减肥”心得说:“我已经筋疲力尽,虽然我一直觉得我应该减减肥,但是这场电影的制作过程确实像跑马拉松那么艰苦。”这是句大实话,真正有效的“减肥”途径肯定只能像跑马拉松,而不可能像某个减肥药广告说的:“吃饱吃好,明显减肥。” 作品列表演员作品Long and Short of It,The (2003) Making the Movie (2002) Quest for the Ring (2001) Passage to Middle-earth: Making of 'Lord of the Rings',A (2001) 被遗忘的影片 Forgotten Silver (1995) 宇宙怪客 Bad Taste (1987) 导演作品《The Valley》 (短片,1976) 《宇宙怪客》 (Bad Taste ,1987) 《对付弱者》 (Meet the Feebles,1989) 《疯狂肥宝综艺秀》 (Meet the Feebles,1990) 《群尸玩过界》 (DEAD ALIVE ,1992) 《新空房禁地》 (Braindead ,1993) 《梦幻天堂》 (Heavenly Creatures ,1994) 《被遗忘的影片》 (Forgotten Silver ,1995) 《神通鬼大》 (The Frighteners ,1996) 《金刚》 (King Kong ,2005) 《Crossing the Line》 (短片,2008) 《可爱的骨头》 (The Lovely Bones ,2009) 《指环王1:护戒使者》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2001) 《指环王2:双塔奇兵》 (The Two Towers ,2002) 《指环王3:王者归来》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 《指环王4:霍比特人》(The Hobbit ,2012) 《丁丁历险记2:太阳的囚徒》(TIN TIN 2,2013) 制片人作品《宇宙怪客》(Bad Taste,1987) 《对付弱者》 (Meet the Feebles,1989) 《Valley of the Stereos》 (1992,短片):联合制片人 《Jack Brown Genius》 (1994) 《梦幻天堂》(Heavenly Creatures,1994):联合制片人 《恐怖幽灵》(The Frighteners,1996) 《指环王:护戒使者》(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2001) 《指环王:双塔奇兵》(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2002) 《The Long and Short of It》 (2003,短片):执行制片人 《指环王:王者归来》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2003) 《金刚》(King Kong,2005) 《第九区》(District 9,2009) 《可爱的骨头》(The Lovely Bones,2009) 《丁丁历险记:独角兽号的秘密》(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Secret of the Unicorn,2011) 《霍比特人》(The Hobbit,2012) 《丁丁历险记2》(TIN TIN 2,2013) 编剧作品《宇宙怪客》 (Bad Taste ,1987) 《疯狂肥宝综艺秀》 (Meet the Feebles,1990) 《新空房禁地》 (Braindead ,1993) 《梦幻天堂》 (Heavenly Creatures ,1994) 《被遗忘的影片》 (Forgotten Silver ,1995) 《神通鬼大》 (The Frighteners ,1996) 《金刚》 (King Kong ,2005) 《指环王1:护戒使者》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2001) 《指环王2:双塔奇兵》 (The Two Towers ,2002) 《指环王3:王者归来》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 《指环王4:霍比特人》(The Hobbit ,2012) 监制作品《第9区》 (District 9 ,2009) 《光晕电影版》(Halo,2012) 获奖纪录2004年度因《魔戒3:王者归来》获年度最佳导演奖的最高荣誉 2002年因《指环王:魔戒再现》获第74届奥斯卡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2002年因《指环王:魔戒再现》获第74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 2002年因《指环王:魔戒再现》获第74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提名 2002年因《指环王:魔戒再现》获英国学院电影最佳导演奖 2002年因《指环王:魔戒再现》获英国学院电影最佳电影奖 2002年因《指环王:魔戒再现》获美国广播影评人协会2001年十佳影片 2002年因《指环王:魔戒再现》获第1届美国电影协会最佳影片奖 2001年因《指环王:魔戒再现》获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 2001年因《指环王:魔戒再现》获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 2001年因《指环王:魔戒再现》获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电影制作特别成就奖 1995年因《罪孽天使》获第67届奥斯卡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1994年因《罪孽天使》获第51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银狮奖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