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彼岸寺
释义
1 河南省舞阳彼岸寺

歧义词条,在我国河南省舞阳县、河南省郾城区以及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夏家庄镇均存有彼岸寺。

简介

位于侯集乡高寺村小学校院内,距舞阳县城35公里,从107至漯河转郾襄路可直达。始建于公元1342年,明清重修,现仅存天王殿和中佛殿。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灰瓦顶。中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歇山顶,屋顶以筒、板瓦覆盖,有脊饰和鸱吻,檐下置四铺作斗拱,为元代建筑特征。彼岸寺大殿是一处具有元代建筑风格的明代早期建筑,在河南现存古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布局

彼岸寺,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三十五公里高寺村西,创建於元。后因屡遭自然和人为破坏,寺内建筑不少被毁,现中轴线上仅存天王殿和中佛殿。

天王殿面阔三间,为悬山式灰瓦顶。

中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灰瓦顶,建在高台上。该殿斗拱疏朗,且有真昂,袱上施驼峰,八角蜀柱及搏搭牵间多施攀间铺作,柱有明显的生起和侧脚,拱为足材,有隐刻拱眼,梁架用草袱和自然弯材,并用减柱法,是一座较典型的元代建筑。

大殿前墙东侧嵌砌石铭记一块,铭曰∶「敕建,至正二年岁次己巳十月十五日,施主李交,韩礼谨志。彼岸寺住持僧广喜、重进、重暹建立。」这是研究彼岸寺的重要资料。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公布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河南省郾城彼岸寺

简介

郾城彼岸寺位于漯河市郾城区西大街路北,是旧时城内最早最大的建筑群。建于何时,已无文字记载。但至少在唐代初年,彼岸寺已是全国闻名的佛教圣地了。在历代战乱中虽数遇兵燹,但仍不断有高僧及地方绅士修复和扩建。相传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东京尉氏县契宗大师游郾城,见彼岸寺寺院破败不堪,募金重修;至清乾隆年间,尚占地200余亩,有房近千间。郾城彼岸寺历经千年香火鼎盛,名扬四海,为文人学士经常游历之地。历代名人如唐代韩愈、杜甫、刘长卿、公孙大娘,宋代苏辙、苏轼,元代元好问等文人墨客均在彼岸寺留下过足迹。

历史

彼岸寺系唐朝以来的海内名刹,建筑年代无考,彼岸寺位于漯河市郾城县西关(现郾城二中校内)。相传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东京尉氏县契宗大师游郾城,见彼岸寺寺院破败不堪募金重修;至清乾隆年间,尚占地200余亩,有房近千间。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游寺曾赋诗极赞其大其古:“曾看大柏孔明祠,行尽天涯未见之。此树便当称子行,它山只可作孙枝。”

唐朝开元五年,也就是公元717年,大诗人杜甫曾在彼岸寺观看全国知名的舞蹈艺人公孙大娘跳舞。后来他写了一首诗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其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杜甫这首诗歌被后人收在《唐诗三百首》中,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唐朝元和二年,也就是公元807年,大文学家韩愈来到彼岸寺,与朋友李正封夜会联句,得诗一千多言,并刻与彼岸寺西壁。他们的诗句记载在1934年出版的《郾城县志》中。

到了宋代,大文人苏子由到此,有感于寺内古柏苍翠,曾题诗二首。

到清代,其规模和建筑,已相当完备了。步入近代,中原大地战火不断民不聊生,郾城彼岸寺也随着国势衰微,日渐衰败下来,后被辟为学校。旧有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天灾人祸,目前仅遗存一处北宋时期石刻经幢,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幢

现位于河南漯河市郾城区实验中学内,这里曾经是古刹郾城彼岸寺的所在地。因其其形似古塔,下雕刻有蟠龙立柱,撰文碑上刻有古朴工整小篆铭文,故又被当地人俗称“龙塔古篆”。经幢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用以记载当时重修彼岸寺佛堂的经过。又因石幢底盘为香水池故又名香水海石幢。石幢通高14.1米,由底盘、腰台基座、篆文碑、造像碑、塔幢顶部5部分构成。底盘雕刻以佛家故事为主,基座有须弥山之意,上雕四大天王和天龙八部;篆文碑为一整体秣陵矩形塔石上镌"重修许州郾城县彼岸寺铭"此书此文亦称绝品,碑文篆刻,书者已无可考,书势锋锐,苍劲挺拔,记载了彼岸寺兴衰始末和创建经幢的情况。造像碑为八棱体,上雕刻佛像及佛教故事等。

重修彼岸寺

僧宗岩重修彼岸寺记

彼岸寺在县衙的西北,没有地图和文字记述可以考证,不知道它建于何时。

战火之后,彼岸寺遗址的废墟隐约显露在砖头瓦块之间。环绕一周,有二百三十多步。大殿废址的前面,有古代留下的香水海石幢一个,还保存在那里。上面所刻的文字,有一半已经被磨灭,模模糊糊不完整。寻找那可辨认的字迹,可知道是太平兴国年间,僧人契宗大师住持的地方。

明朝创建之初,叶县僧人宗岩游访到此。见到破败的废址,他感叹道:“这不是我应当效力的地方吗?”就带领他的徒弟,铲除荆棘,盖所茅屋住了下来。他把这里收拾得十分感人,施舍的人云集而至。

洪武十五年,适逢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认为佛法有暗中帮助朝廷教化,引导民众走向善途的作用,在朝内设置僧录一职统领全国僧众,在各地又设置僧纲、僧正、僧会等职务,各自领导所管辖的僧人来服从僧录的管理。目的在于大力宣传佛法,激荡起以佛教为正宗的风气。皇帝的思想遍及各处,真是达到了极点呀!在郾城县里,就推举了宗岩。他宣讲佛教学说最有经验,品行修养也最圆满,能够兼任僧会的职务。有关人事部门经过考核认为他很合适,就让他担任了那个职务。从此开始汇集材料,集合工匠,在中间修建供奉神像的佛殿,佛殿外面又建了僧人居住的偏室和正屋,做饭洗澡有了处所,刮风下雨有了房舍,庄重整齐,成为一处优美的地方。

人们因为宗岩年老辞去官职,就推举他的弟子善兴继承他兼人了僧会的职务。善兴更加努力修缮寺院,他的成绩比宗岩还要完备。据说修了三处大殿,用柱子计算的建立了三处门廊和两处厢房,都有适合观赏的地方。一直到钟鼓这些日常应用的器具,无不周全充足。过往客人发出赞叹,本地居民敬仰欢喜。

善兴的弟弟善贤等,与大家一齐认为:“自从我们师傅来到这里,用了难以计算的心思和力气,所以到今天完成大事,我们依靠它有了遮风避雨的地方不借助与于文字和石头,后来的人谁知道成绩出自哪里?”到他们来请我写这篇碑文的时候,我说:“想我佛祖创立佛教,当时立下真俗二谛。设立起重要作用的法度准则来端正人们之间的秩序,这是俗谛。常说的人间的法度称作此岸的便是。修养心性并引导它向善,来帮助皇家法度的不足,这是真谛。常说的脱离人世间的法度称作彼岸的就是。寺的命名大概就是根据这吧。很久以来接近荒芜消失,到现在得以再次修建,希望成大的景观。辅助佛教,引导人们,功绩有可以记述的地方,就刻在石碑上而流传后世。这样做与道义是相符的,才不背离它。请让我为你们写在纸上,使你们回去把它刻出来。后面继承善兴职务的人,如果兴修它,继承宗岩的精神,那么我们佛教哪能够不昌盛壮大呢?”

啊,盛大美好呀!这才为此写下铭文:

汉永平年,佛法东传。溵水名刹,是曰彼岸。香海浮屠,上侵云汉。宋兴国中,有僧契宗。过行照著,创业莲宫。迄至洪武,代传远古。僧会宗岩,开山为祖。门资善兴,甲乙相承。云仍灵草,重整规绳。僧殿僧堂,三门行廊。厨库鼎造,钟鼓铿锵。旃檀之林,郁密森沉。香芜杂揉,缁素信心。代不乏贤,继后光先。阴翊王度,福利人天。缁侣内助,官豪外护。功归勒石,以图永固。

永乐元年二月。

重修佛殿碑

翟葵亭彼岸寺重修佛殿碑记

县衙西有一个寺院叫彼岸寺。它规模宏阔深远,十分整洁庄肃。佛殿坐落在寺院中间,前后左右排列着诸神之殿。厢房走廊有五十多间环抱在四周,就象群星拱卫着北极。佛殿前有一个石幢古塔,屹然矗立在中间。寺中绿竹翠柏非常茂盛,森然成为一大奇观。这里确实是中原的名胜,一方的福地!

可是,彼岸寺从什么时间开始创建的,没法探究它的详细情况。我曾经阅读过前人的记述,说彼岸寺开始奠基于宋代太平兴国年间。有一个叫宗岩的佛教大师,他大概是依地而建,用它来宣扬佛教,传承衣钵的原故兴修的。到元代末年战火之后,这个寺院只剩下遗址还存在那里。

等到我们明朝统治天下时,考虑到利用儒家学说去教育感化民风世俗,还不能深入民心。因而佛家的教法也就没有废除它。高皇帝(朱元璋)重兴佛教,于是赏赐匾额,分剖佛印、授予官爵、颁布秩序,有大事祭祀天地,就用佛教的礼法来祭拜。所以全国各地的郡县修建祭神用的寺院不下数千个。

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9年)有一个叫宗岩的叶县僧人游访郾城,仰望着寺院遗址感叹道:“这不是我应该效力的地方吗?”于是他和弟子就住了下来,重新修建寺院。寺院的法度大小一如从前的规模,正殿只有三间。

后来到成化壬辰年(成化八年,即公元1472年)本寺僧人道昱,认为大殿狭小是个毛病,就把它扩建成了五间,规模才宏大,外观才高巍了。从成化年间到现在,岁月历经久远,佛殿渐渐破败。再加上盲风怪雨的侵蚀,时间一久,几经雨星风露,一天比一天显得凋敝不堪没有光彩了。来此参观的人们说:“后来难道就没有能力修复寺院的人了吗?”

那时,县里有一个叫刘彦璋的常到寺内拜佛,他见寺院破败到这种程度,感到忧伤而悲痛,就像得了头疼病一样,他仰望着寺院感叹说:“我们供奉佛祖的大殿破败了。假使不及时修理,恐怕时间越久越破败,那用什么来保护神像呢?我们凭借什么供奉佛祖呢?”就与众人商量修复寺院。大家感叹道:“这是善举呀,我们愿意发起这件事。”众人共同协助,刘彦璋为施主们的首领,像柴佩、张问瀚、刘学、张通、郭守己、李志名等人,作为他的帮手。他们就估量用多少工,计算需要多少钱,提前捐出自己的钱财来倡导此事。并且又募集了广大民众的钱财把它积聚下来。发誓立志共同谋划,起早贪黑辛勤操劳。这才监督制作木料,选择打坯制砖的工匠烧砖用来垒墙。至于各种差事,雇佣劳工、准备干粮、筹措工钱,四面八方,一齐行动,奔走办事惟恐落后。历经三个季节佛殿为他们恢复了光彩。但见殿脊彩兽参差巍峨,高高的照耀云天;画檐下瓦楞如同蛤蜊,俯瞰着尘世间。霞光映衬着金碧的辉煌,瑞烟笼罩着玻璃的光芒。即使佛主过去的住所也不过如此罢了。把它与过去相比,大不相同了。

彦璋又感慨寺内高僧居住的许多房屋倒塌毁坏都很严重,也不忍心忽视不管,当时全都修复了。兴建毁坏的,修复破旧的,焕然一新,都可以观赏了。

工程结束以后,大家都说:“这件事,不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无法考核证明,不刻在石碑上就难以流传后世。”这才来请翟葵亭作这篇记。翟子说:“人没有比积德行善更可贵,而做事贵在能有始有终。没有诚心与公正,没有辛劳与谨慎是不会成功的。象他们众人做事的真诚与谨慎就是这样。从此不懈努力,树立公而忘私的思想,即使我们不用道德品行去引导他们,爱人利物,积累成绩,带领别人走上正道,也是行善修德的一种方法呀!象那进家修饰打扮,出门抢夺偷盗的人,我是不结交的。哎,假若这些人能接受我们的思想主张,那么就会以天下事为己任,又哪里会到这种地步呢?这样就应该记下来了。”

那个工程在戊午年的二月动工修建,于次年六月完成。推辞不掉众人的请求,只得用浅陋的句子把这件事记录在石碑上,使后来瞻仰的人能记住寺院重新修建的年月。

文化遗迹

苏子由题郾城彼岸寺二首

文殊院古柏

曾看大柏孔明祠,行尽天涯未见之。

此树变当称子行,他山只可做孙枝。栋梁只是谁家用,舟楫惟应海水宜。

日暮飞鸦集无数,青田老鹤未曾知。

(摘自《郾城县志·辰》)

武宗元比部画文殊玄奘

遗墨消磨顾陆余,开元二年数吴卢。

本朝惟有宗元近,国本长留后世模。

出世真人气雍穆,入蕃老释面清癯。

居人不惜游人爱,风雨侵陵色欲无。

(摘自《郾城县志·辰》)

千佛阁问磬

明.李达之

佛阁入天近,

登来万象收,

一声闻磬发,

白云无尽头

(见《郾城文史资料》第六辑第134页)

溵阳八景·西寺晓钟

明王季立

木末鸡鸣三,楼头鼓声五,招提扣洪钟,群僧起庭户。

巨炉燃旃,礼拜参佛祖,合掌扬梵音,天花散成雨。

导民趋善途,辅化岂无补,何哉蚩蚩氓,冥行尚如瞽。

(见《郾城文史资料》第六辑第135页)

溵阳八景·僧幢古碣

明.王季立

真谛立彼岸,名蓝奠溵阳,佛前留古迹,香水海石幢。

岁岁依霄汉,顶锐中山方,青岷镌玉箸,四向皆文章。

契宗宋大帝,迄今几星霜,雨淋兼日炙,剥落难推祥。

(见《郾城文史资料》第六辑第135页)

八景新题.龙塔古篆

明.谢公翼

石坛孤影映山门,古篆蜿蜒迹尚存。

松雪中郎何可问,笔锋总已重乾坤。

(见《郾城文史资料》第六辑第136页。)

谢公翼诗下小字注:龙塔古篆,在彼岸寺,相传是蔡中郎书或云是赵子昂,残缺不可辩矣。

寺内对联

荡荡自清

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

这是一幅宣扬佛教的对联,其实它不像对联。因为对联的最基本要求是词性相对,相对才叫对联。但正是从这幅对联词性不对的角度看,可以说它是天下奇联。奇就奇在它的作者完全不顾了拟联必须词性相对这个最基本的法则。清初僧人元济(朱若极,字石涛,号小乘客、苦瓜和尚等)说:“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此联作者也深谙这个道理,要遵循法则,但不为法则束缚。于是就大胆地打破规则,从而根据需要来宣扬佛教。

浅释:

1.荡荡自清理解横披是关键,因为横批点明了佛教的最高境界——一心真如。荡荡者空,空无一物在佛教上被认为实有。“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大乘起信论》)在真如一心中没有虚妄和污染,所以是空的。正因为它没有妄染,所以剩下的就是真如实有。实有就是万德具足,自性清净纯洁。这四字首先肯定了每一个人从本性上来说都具有美好品德,每一个人的自性都是纯洁清净的。肯定了人的自性清净纯洁,这就为佛教提出的众生都可为善成佛打下了先天基础。

2.上句“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十字,可作三三四断句。“长”字形动两读,形容词读作chang,经常不断的意思和高大长远的意思;动词读作zhang,增长的意思。上句把为善积德比作茅草,说善德和善行要像茅草一样,常常地增长。只有不间断地增长,才能长得长,善行美德才盛大长久。

3.下句“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十字,也作三三四断句。“乘”字名动两读。名词读作sheng,车辆的意思,动词读作cheng,乘坐的意思。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别,还有五乘的区分。这里习三乘的三不是具数,是约数,各种的意思。下句把修佛习法比作乘坐车辆,可以把信奉佛法的人运载到理想的境地去。这句是说修习各种佛法,不管是大乘还是小乘或者五乘,乘乘都要修习。只有全部修习了,才能理解佛法,掌握佛法并化为我用。

上下两句都用了多音字使内容丰富多变,特别是都用了比喻使意象生动意境优美,是值得称道的。

符注音:

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shanmaozhangchangchangzhangchangzhangzhangchang

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

xisanchengshengshengchengshengchengchengsheng

3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夏家庄镇彼岸寺

彼岸寺坐落在夏家庄镇后峪社区鹰山脚下,据史料记载,彼岸寺始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年,占地四十余亩,周围翠柏环绕,红墙围垣整齐可观,寺前秀水河清澈见底,绕寺而过,架设在秀水河上的玉带桥连接着南北两岸,南岸建有戏台与彼岸寺山门遥遥相对;北岸拾级而上便是彼岸寺建筑雄伟的拱形山门,山门的上方镶嵌着一块长约1.5米、宽约0.7米的石碑,上面锈刻着三个道劲有力的大字"彼岸寺",步入山门,迎面的影壁墙上用红金颜料书写着一个巨大的"佛"字。

寺由大小院落六个、大小殿宇厢房40多间、东西两个跨院组成,东跨院供奉的是历史名医张仲景的塑像,西跨院供奉的是龙王的塑像。

自南至北共四个院落。在这四个院落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青砖铺成的帝道,贯穿南北。在第二个院落中是建筑雄伟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殿内的神台上,有塑造精良高大的释迦牟尼的金身和十八尊罗汉的塑像。大雄宝殿两侧是供僧人使用的钟鼓楼,大雄宝殿后院是供寺内僧人起居和香客小憩的厢房,院内建有九层的佛塔和供寺内使用的水井。最后一个院落是寺内设置的花园。整个寺院青砖铺地,建筑栉次鳞比,错落有致,雄伟壮观,院内松柏避日,秀竹夹道,花团锦簇,宛如镶嵌在博山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据老人们回亿,昔日彼岸寺香客不断,每年的农历四月释迦牟尼诞辰之目的庙会,人流如织,钟鼓声、叫卖声、剧团演出的戏曲声、寺内的诵经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的彼岸寺已是面目全非,旧迹模糊,只有残缺的大雄宝殿,保留了下来。博山区政府于一九九五年将彼岸寺的大雄宝殿列人了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1: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