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邓北野 |
释义 | 1950,北野1958,北野 北野,邓北野,1922年生于河南滑县。1950年进入北京新民报社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到北京日报社,参与创刊筹备工作。在《北京日报》的六年中,先后在市政组、基本建设组、消息组担任记者。 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市基本建设频繁。北野整日奔波于大小工地,忙起来索性住在工地。她集中采访过北京苏联展览馆(现北京展览馆)、人民大会堂、北京天文馆、人民英雄纪念碑、西郊大学城、东郊纺织城等重点工程建设。她第一个发现“张百发青年突击队”,并进行连续报道。 1958年初北野调到《北京晚报》参与艰苦的创办工作。创刊当天全体编采人员及家属分散到北京各处沿街卖报。在当了一年记者后,从1959年初起主持二版(本市新闻版)工作。组稿、编稿以及画版都由一人担当,间或外出采访。在《北京晚报》的七年中她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大都是晚上九十点钟回家。早出晚归,孩子们很少能见到妈妈,以致产生情感隔阂。每逢寒、暑假,报社便组织儿童乐园,为编采人员看管孩子。在晚报工作的七年中,她以勤奋、刻苦、作风严谨而著称,没发生过一起政治事故,没出现一次严重差错。七年中在繁忙的编辑工作之余还发表了数百篇消息、特写、通讯、短评以及一批新闻照片。北野与当时的创业者一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优异的业绩为《北京晚报》赢得了声誉,也为晚报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4年,北野因丈夫晏明(著名诗人——作者注)所谓历史问题及海外关系,被下放到南口农场基建队劳动,时年42岁。她每天运土和泥,盖房种树——14年!与北野同时下放的有漫画家李滨声、骆驼,戏曲理论家曹尔驷等人。白天劳动,晚上学习,相互揭发、批判。北野与三名报社女同仁同住,房间面积十几平方米。而与她们一墙之隔的是马圈。 1978年落实政策,北野回到报社没工作一天就让退休。对于14年的落难,没有抚慰,更无结论和说法。一贯老实听话的北野,就这样黯然离开了自己钟爱并为其奉献最好年华的《北京晚报》和编辑工作。由于退休早,直至今天退休工资都很低。退休后,她的编辑专长没有被埋没,先后被《旅游》杂志、《大学生》杂志、《婴幼儿家教报》聘为编辑,并获得北京市优秀版面设计奖。直到68岁她才彻底离开编辑岗位,算是心灵得到些许安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