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 |
释义 | 机电工程系简介机电工程系成立于1999年6月,是德州学院重点建设发展的工科系之一,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一个专科专业,实验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2000万元。目前有教职工 41人,专职教师37人,教授3人,兼职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7人,硕士26人,在校生1983人。通过建设,已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近三年来,机电工程系教师共发表论文近29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80余篇,被SCI收录9篇;承担或参与国家、省科技厅、市科技局项目如:“数控液压伺服系统的研究”、“精密平行分度凸轮CAD/CAM技术研究”、“自动化制造系统应用与研究”等科研项目等18项,院级科研课题16项;承担“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机械、自动化类国家教研立项课题6项;参编教材26部。 依据“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以特色创水平、服务区域经济”的基本理念,按照“培养高质量具有创新精神、为地方经济和社会进步服务的机电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机电工程系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006年首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为30.59%,2010年普通本科毕业生考研率提高到了44.6%,学分互认专升本毕业生考研率已超过50%,创历史新高。 机电工程系牢固树立“科研强系,服务地方”的理念,加强与地方企业的联合,加大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项目的开发力度,教学科研能力大大提高,与企业的合作日益增多,已在格瑞德集团、山东德通实业有限公司、皇明集团、鲁南制药、魏桥纺织、福田汽车、山东机床等16个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机电系师生提供科研和实习保证。 机电工程系狠抓学生工作,坚持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以狠抓学风建设为核心,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切入点,努力工作,勤奋创新,进一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学生工作立足于搞好“六个突出”,切实做到在思想教育上突出“实”,在日常管理上突出“严”,在学风建设和科技活动上突出“新”,在素质教育上突出“活”,在特困生工作上突出“爱”,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上突出“导”,确保了整个学生工作局面的稳定,使学生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新提高,并逐步形成了富有机电特色的学生工作格局。近三年来,在山东省建立了22个学生就业基地;利用企业的设备和资金优势,与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了“企业技术骨干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高层次就业岗位,学生一次就业率每年都保持在96%以上;学生成立有专业特色的各种组织,比如:机械电子协会、计算机协会、新能源兴趣小组、科技项目创新创业办公室等,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十分突出,2009年在各类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中,有51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励,有273人次获得省部级奖励;在全国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大赛、节能减排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竞赛、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和英语口语比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4项,获得省级一等奖22项,二等奖38 项。 自动化专业(本科)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实用性强,具备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及网络技术等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能在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研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过程工程基础、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分析、现代控制理论、过程检测与仪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LC原理及应用、计算机仿真、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工程导论、人工智能导论等。 主要专业实验: 电路原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电机拖动技术实验、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实验、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检测与装置实验等。 学制:4-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前景与方向: 自动化专业为德州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及热门专业。自动化技术已融入了工业的各个领域和日常生活,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社会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历年来,本专业的毕业生的供求比例一直都保持在1∶10左右,近年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在金融管理、工业控制、电气工程、系统集成、计算机软件硬件开发和通信等领域。 该专业是我国高校开设最久、硕士点博士点设置最多、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机械、电子、能源、金融、通讯、印刷、轻工、医药、食品及包装等行业的机电设备部、动力部、设备维护部、生产部、培训部等部门就业,主要从事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工作;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优化;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还可从事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与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先进机械电子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技术、模拟及数字电子技术、工程制图、公差与测量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测试技术、现代控制工程基础、软件技术、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现代制造工艺基础、切削加工及刀具技术、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加工技术、特种加工及复合加工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工程、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液压与气动、计算机数控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电机与拖动原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导论、工业企业管理等。 主要专业实验:现代制造技术综合实验、测试与信息处理实验等。 学制:4-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前景与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德州学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及热门专业,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的专业,也是我国高校开设最久、硕士点博士点设置最多、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多年来,它长盛不衰的奥秘就在于: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等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用品供应的最基本的保障。装备制造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随着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快速转化,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非常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潜力,该专业是我国目前就业领域最多、就业面最广、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和教学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主要从事:生产总监(生产主管)、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工作。还可从事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工作。 热能与动能工程专业(本科 )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才能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本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与动力工程(如电厂工程、供热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课程设置 : 在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本专业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原理、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制冷原理与装置、低温技术及其应用、锅炉原理及设计、节能原理与技术、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热工专业基础实验、热能工程专业实验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知识,接受实验技能、计算机模拟、信息获取、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主要专业实验 :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 学制:4-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前景与方向: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德州学院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随着能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所以该专业也是目前我国最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就业前景的专业之一。热能与动力工程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之一——能源与环保的需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从事热能转换与利用及环保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热能与动力工程是涉及面十分广泛的学科,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水电火电核电、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燃油动力机械汽轮机喷气机、制冷制热空气调节、冷库气调库、空气分离特种制备等等,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我国许多高校,本专业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点一级学科授予权,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进行深造,本专业还具有博士点授予权,所以该专业具有非常多的考研深造机会。 本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就业情况良好,可以在制冷、低温、电力、锅炉、石油、化工、能源、环境、医药等方面从事新产品、新技术、新能源的开发、应用及管理工作。还可从事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工作。 教师队伍领导班子职务 姓名 分管工作 书记 赵庆福 主持机电系党总支全面工作。负责系的党建、组织、党风廉政建设、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安全稳定等工作;安排团总支写出工作计划。分管系工会及教代会等工作;协助系主任做好系改革与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引进等工作。 主任 孙如军 主持机电系行政全面工作。负责系的改革与发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联合办学、校企合作、人事及人才引进、办公室、财务等工作;安排办公室写出工作计划。协助书记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稳定等工作。 副书记 魏希德 负责全系的学生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安全稳定、就业指导、共青团等工作)和党员培养工作,负责机电系网站建设和宣传等工作;协助书记开展相关的党务工作。 副主任 金秀慧 负责教学管理、课程及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学位(包括第二学位)和学籍管理及教学指导小组和督导小组等工作,协助主任做好相关工作。 副主任 姚俊红 负责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工作、教育培训、资产,协助主任做好相关工作。 系主任助理 赵 岩 协助系主任主要开展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学生考研等有关工作;负责系科研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协助主任做好相关工作。 教研室教研室(实验室) 主任(副) 成员 自动化教研室 贺廉云 唐艳陈洁王洪博徐静孙秀云王芳 崔玉玲 机械教研室 王会 孙如军王万新 冯瑞宁 孙莉牟世刚赵岩李彩霞 热能教研室 胡晓花 王文斌 卫江红 实验室(办公室) 王勤忠 门立山 刘伟 教授&博士教 授 孙如军 金秀慧 贺廉云 博 士 张俊亮 赵岩 邓广福牟世刚王文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