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道教社会伦理思想之研究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 何立芳 著 出 版 社: 四川出版集团 巴蜀书社 所属丛书: 儒道释博士论本文本丛书 册 数: 条 形 码: 9787807526827 ; 978-7-80752-682-7 I S B N : 9787807526827 出版时间: 2010-11-1 开 本: 32开 页 数: 223 定 价: 18 元 内容简介道教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观,就怎样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怎样看待和处理人际关系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伦理思想。本书围绕道教神仙思想的演变,从国家层面的政治伦理、社会团体层面的社群伦理以及个人之间的人际伦理三个方面探讨了道教以神仙信仰为基础的人伦准则和社会行为规范及其实现渠道和取得的一些实践性成果。书中指出,在人道中成就仙道是道教社会伦理思想的主干线索,道教神学体系的实际功能是指向社会的,道教信仰的终极源头是现实社会本身。道教的价值是历史的,更重要是现实的,道教社会伦理思想理应成为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参考。 本书目录序 绪论 道教社会伦理思想研究的理论与学术史 第一节 道教社会伦理思想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一 “道教社会伦理”概念的界定 二 作为伦理性宗教的道教研究 三 道教社会伦理研究的现实意义 四 道教社会伦理研究的方法及内容框架 第二节 国内外学界的道教社会伦理思想研究 一 国内道教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概述 二 国外道教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概述 第一章 从仙道到人道——道教的伦理化趋势 第一节 道教神仙思想的伦理化过程 一 从服食成仙到内丹修炼 二 从肉体成仙到精神成仙 三 当代神仙思想的崭新诠释:生活道教 作者介绍何立芳,1967年生,四川峨眉人。1986年毕业于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原乐山师专英语系),1987年在四川外语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97—2000年在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2008年在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发表《制度正义:理论探源与现实建构》、《(太平经)和谐思想浅议》、《形神相守道教身心和谐关系论》等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或参与主编论著9部,参与翻译《道教与生态》,承担或参与研究科研项目10余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