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戴珙
释义

戴珙(生卒年不详)字廷璧,明初河南渑池县南村人。其父戴振,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举人,任山西怀仁县知县,赠福建道监察御史,有惠政,县内为其立折桂坊。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珙和其弟戴琰(曾任鱼台县知县)同时考中举人,为渑池历代所无,一时传为佳话,县内为其立兄弟联芳坊,以旌表举人。景泰五年进士,授监察御史,为都察院收属官,品级为正七品,职位很低,但却职在纠劾有司,辨明冤枉,权力很大。

明英宗天顺年间,巡按真定,发现总兵石彪依仗权势,飞扬跋扈,多有不法的事情。就向朝廷弹劾了石彪。因石彪之叔是拥戴明英宗复辟的著名大将石亨,所以戴珙反而被贬为博野县(在今河北省)知县。当时,出现了一次罕见的大风,竟然震摇了皇宫的殿宇,迷信的明英宗很是恐惶,朝中正直的大臣趁机上书说,斥贬戴珙,干犯了“天怒”,英宗马上将戴珙召还,官复原职。不久,英宗命戴珙整顿在北京的兵营。当时兵营军士,多为在京权要非法役使,护卫京城的力量,反而成了私人的保镖,造成兵营纪律松弛,兵士凭势,多有犯法的事情发生。同时,此事也助长了朝廷官员的腐败。戴珙经过详细调查,查明了在京城拱卫的三千兵营中被权要役占的兵士,全部上奏皇帝明令禁止。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 ,恩县(在今山东省,治今平原县恩城镇)县民刘甫聚,借佛教名义募捐化缘,妖言惑众。有个僧人秘密上奏了朝廷,明宪宗下旨让都察院审理案件,牵涉到无辜僧人三百名。这些僧人全部被押解到了京城,经戴珙审理后,就上奏皇帝,力辩僧人无罪,最后僧人都得以释放。最后,戴珙以政绩卓著,不断升迁,最后官至山东左布政使,成为一方大员。以年老致仕,返回了家乡渑池。县内为其立方伯廉宪坊。

渑池旧有八景,历代诗人多有吟咏,往往每景一诗,或为五言、七言绝句,或为五言、七言律诗,八首为一组,其中单首不乏佳作。但八首皆佳者则只有戴珙所做的七律,其八景诗气度恢宏,属对精密,借景生情,脍炙人口。兹录其一咏“盟台夕”,以见其文采风流:“赵去秦亡岁月长,盟台空自委斜阳。高堆影倒暮山紫,虚址光回秋草黄。归鸟争巢喧雉堞,牧童横笛下牛羊。英雄一代知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戴珙去世后,县内祀于乡贤祠。戴珙一家自戴振为书香世家,科举不断:其孙戴楩,明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十七年(1538)进士,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官至广西都指挥司佥事。戴楩之孙戴至,恩贡生,任郑州训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6: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