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鼻中隔弯曲 |
释义 |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则弯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但鼻中隔正直者甚少,如无功能障碍,可不要处理。常见的病因包括包括:外伤,发育异常,鼻腔内肿瘤异物压迫等。主要症状为: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头痛,鼻出血及流脓涕等。概述 凡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则弯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均称鼻中隔偏曲(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事实上鼻中隔正直者甚少,如无功能障碍,可不作诊断和 鼻中隔弯曲病因(一)外伤:外伤为本病的重要原因,多发生在儿童时期,外伤史常早已遗忘。当时因鼻中隔的各个组成部分发育未全,故不显症状,以后随年龄增长始逐渐发展成为鼻中隔偏曲,成人也可因外伤造成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软骨脱位。 (二)发育异常:鼻中隔原由数块软骨组成,以后分别骨化,才出现骨部鼻中隔。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骨和软骨的发育不均衡,而形成畸形或偏曲,或在鼻中隔各骨或骨与软骨之间的接缝处形成距状突或嵴。腺样体肥大、自幼张口呼吸、硬腭高拱者的鼻中隔发育受限,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 (三)压迫因素:鼻腔内肿瘤或异物压迫,可使鼻中隔偏向一侧。 症状(一)鼻塞:交替性或持续性。单纯“C”形偏曲或峭突,多引起同侧鼻塞或交替性鼻塞。伴有对侧鼻甲代偿性肥大及“S”型偏曲,可能引起双侧鼻塞。 (二)头痛:偏曲部分压迫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三)鼻出血:偏曲的凸面或嵴与距状突处粘膜变薄,而且常受到气流或尘埃的刺激,故常发生干燥糜烂,导致鼻出血。 (四)鼻分泌物增多:鼻中隔偏曲,刺激腺体,使鼻分泌物增多,若继发感染刺激鼻粘膜,分泌亢进,多为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若伴鼻窦感染,则为脓性。 (五)邻近器官的症状 若中隔偏曲部分位于中鼻道、中鼻甲相对应处,压迫并造成中鼻甲外移或使中鼻甲骨气化过度、粘膜肥厚,皆可妨碍开口于中鼻道的鼻窦引流。日久可诱发鼻窦炎并产生各种症状。如影响咽鼓管通气引流,可发生耳鸣及听力减退。 (六)鼻衄 偏曲的凸面、嵴或距状突处粘膜较薄,经常受气流及尘埃的刺激,则粘膜干燥、糜烂易发生鼻衄,但有时鼻衄也可见于偏曲凹面。 (七)血管运动性鼻炎则症状加重 手术矫正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治疗方法。但若同时有鼻息肉或鼻甲肿大,应先行鼻息肉和鼻甲手术。若鼻通气改善,鼻部症状消失,偏曲的中隔也可不作处理。手术方法一般是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摇门式手术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或成形术。 检查鼻中隔软骨部偏曲诊断较易,高位或后段偏曲易被忽视。本病必须与鼻中隔粘膜肥厚相鉴别,以探针触之,后者柔软,且易压成小凹。检查时可见鼻中隔偏曲的各种类型,按偏曲形态分类,有“C”型、“S”型、嵴和距状突等。按偏曲部位分类,则有高位、低位、前段、后段之别。 治疗凡有明显的上述表现之一,并考虑与鼻中隔偏曲有关者,都可作为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方法过去一直沿有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submucous resection of nasal septum),但由于手术野较小,畸形复杂者难以达到治疗目的。自六十年代以来,从鼻整形角度出发,提倡有鼻中隔成形术(nasal septel reconstruction),效果比较理想。 手术器械 除一般鼻内手术器械外,还需要鼻咬骨钳、中隔等。 术前准备 1.修剪鼻毛。 2.如鼻中隔高位偏曲影响鼻窦引流时,需行上颌窦穿刺冲洗,以改善上颌窦的炎症后再行手术。 麻醉 1、表面麻醉 以含有少量1‰肾上腺素的1%丁卡因棉片分别置于双侧鼻腔外侧面及鼻中隔粘膜处。 2、粘膜浸润麻醉 用1%普鲁卡因10~20ml加上1‰肾上腺素4~5滴,自前向后作两侧鼻中隔粘膜下浸润麻醉。除起到麻醉作用外,并使粘骨膜易与软骨和骨质分离。 手术方法 1、体位 一般多采用坐位,术者坐于患者对侧。如取半卧位,则术者立于患者右侧。 2、切口 用左手持窥鼻器,扩张左侧前鼻孔右手持小圆刀,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粘膜交界处作一凹面向后的稍带弧形切口,起始鼻中隔前端上方,下至底部,完全切开粘骨膜。若嵴突或矩状突位置较低,可于切口下端沿鼻底向后方延长如“L”形,以减少粘膜张力;如鼻中隔偏曲部位较前,则切口可稍向前移。 3、分离粘骨膜 用鼻中隔剥离器由切口处伸入,剥离粘骨膜,暴露白色软骨,然后紧贴鼻中隔软骨,沿粘骨膜上作上下平行的分离动作宜轻巧、上下剥离的幅度应由小而大,由前向后超越偏曲的部分。分离软骨与骨部连接处时,如有结缔组织粘着。不易分离时,可用小刀轻轻切开;遇有尖锐突起处可用有上、下弧度的剥离器进行分离剥离。剥离矩状突上方粘膜时,可用弧度向下的一面;剥离下方时可用弧度向上的一面,直至完全暴露矩状突。 4、切开软骨 用中隔软骨刀或小圆刀于粘膜切口稍后约2~3mm处,切开中隔软骨。为避免切通右侧中隔面粘膜,可用左手小指伸入右侧鼻腔顶住中隔软骨。 5、分离对侧粘骨膜 经软骨切口用同法剥离右侧粘骨膜,此时可用窥鼻器扩张右侧鼻孔,直接观察粘骨膜下剥离情况。鼻中隔两侧粘骨膜完全分离后,经切口置入鼻中隔固定扶钩,使中隔软骨固定于中隔固定扶钩两片叶片之间。 6、切除中隔软骨 用中隔软骨旋转刀于已切开之中隔软骨前缘上部推向后上方,于筛骨垂直板处转向后下,在犁骨及腭骨鼻嵴处再向前拉,使中隔软骨大部切下。此软骨片应保留至手术结束,以备万一两侧粘膜撕破形成穿孔时作修补用。 7、切除弯曲的筛骨垂直板及犁骨 用咬骨钳钳取筛骨垂直板及犁骨的偏曲部分。切忌左右摆动,以免损伤筛板。中隔底部的骨嵴可用鱼尾凿凿除。此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可用浸有1‰肾上腺素的小棉球充分止血并清除伤口中血块及碎骨片,取出中隔固定扶钩,将两侧粘骨膜推向中部使互相贴合。检查偏曲部分是否已矫正。 8、切口处粘膜可用细线缝合1~2针,以利愈合。切口一侧中隔面敷凡士林纱布后,用2只橡皮指套分别置于两侧鼻腔,指套内适量均匀填入纱条,压迫止血。 有如下情形之一者即应予以手术:1、鼻中隔偏曲引起长期持续性鼻塞者。 2、鼻中隔高位偏曲影响鼻窦引流,引起慢性鼻窦炎者。 3、因中隔偏曲致反复鼻出血或分泌性中耳炎者。 4、因鼻中隔偏曲而引起反射性头痛,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5、有鼻中隔明显偏曲的血管运动性鼻炎(结构性鼻炎)。 6、花粉症、常年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患者有严重的鼻中隔偏曲,经其它方法治疗无效者。 鼻中隔弯曲手术前检查1、鼻腔内窥镜检查可明确鼻中隔偏曲情况。 2、X线照片可观察到鼻中隔与鼻腔的关系、鼻窦病变情况。 3、鼻腔鼻窦CT扫描。 诊断:鼻腔检查见鼻中隔有嵴突或棘突,或是“C”、“S”等不同偏曲。 鼻中隔软骨弯曲手术过程1、麻醉及患者体位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2.切口于鼻中隔偏曲凹面一侧,将鼻小柱向对侧牵拉,在中隔软骨游离缘的鼻前庭皮肤处自上而下切开,上自鼻背,下至前鼻棘,使鼻中隔前缘和鼻前棘完全暴露。 3、自切口向后分离鼻中隔凹面侧的软组织和底部粘骨膜,充分暴露切口侧的鼻中隔支架。 4、将中隔软骨在鼻背缘与鼻侧软骨离断,自中隔软骨后上及后下底部与骨质交界处分别切除一窄条(3~4mm宽)中隔软骨,使整个中隔软骨只附着于对侧未被剥离的办组织上。 5、如果鼻中隔骨部支架也有偏曲,可经中隔软骨离断的后缘伸入中隔剥离子,分离对侧鼻中隔骨部的粘膜,然后以中隔咬骨钳切除筛骨垂直板、梨骨等处的偏曲部分。 6、鼻中隔软骨弯曲于中隔软骨凹陷最显著部分,在凹面侧软骨表面作数条深切口,但不得切透对侧粘软骨膜,切口长度应几乎达到整个软骨凹陷边缘,也可在切口之间切除1mm宽的软骨条。经此处理后的中隔软骨所具有的弹力将允许软骨处于平直,将其推回中线即可。 7、检查双侧鼻腔,看是否还有偏曲部分,如还有剩余偏曲部分,应重新撑开切口进行处理。 8、切口缝合,双侧鼻腔用凡士林纱条等压填塞,24小时后抽出纱条,其他处理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 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手术步骤1.直接缝合法:穿孔直径一般不超过5mm,切除穿孔边缘瘢痕组织,使形成新鲜创面, 自创缘向周围分离粘-软骨(骨)膜,面积是穿孔的两倍以上,后拉拢缝合。 2.粘膜片移位缝合:适于穿孔约10mm者。①首先形成新的创面,先在一侧穿孔的前方弧形切开粘-软骨膜,游离缝合在同侧穿孔的后缘;然后在对侧反向粘-软骨膜游 离缝合。或于一侧穿孔后上方与穿孔边缘平行做鱼钩形切开,向前移位缝合,封闭穿孔。②于穿孔边缘选择一适宜位置取一圆形粘膜片,直径大于穿孔3~5mm,并留蒂于穿孔边缘,后翻转缝合于形成的穿孔新创面上。 3.穿孔较大者可采用鼻甲带蒂粘膜修补:先用小尖刀切除穿孔边缘约1mm,形成漏斗 形创面,在相对的一侧中鼻甲或下鼻甲上作一比穿孔稍大的环形粘膜切口,剥离粘膜一周, 中央作蒂。将圆形粘膜经穿孔在对侧辅成粘膜瓣,碘仿纱条填压,使中隔略移位。1周后取出,使形成粘连,粘连不足者,进一步刮新创面并压迫;2~3周后,若粘连完全,血供良好,即断蒂复位中隔。 4.移植片加固修补法:亦适用于较大穿孔:取适宜大小筋膜或自体软骨片一块备用,于右侧穿孔之前作弧形切口,通过穿孔作双侧粘-软骨(骨膜)下较广泛分离。在左侧 近鼻顶和近鼻底的减张切口并缝合穿孔部。将移植物平坦塞入左侧粘-软骨膜与中隔 软骨之间,封闭穿孔。在右侧鼻底做粘膜瓣,移于右侧穿孔前缘作加固缝合。 5.碘仿纱条双侧鼻腔对称顺序填压,结束手术。 鼻中隔穿孔的治疗措施①健康的鼻粘膜。术前应仔细检查鼻腔,改善鼻粘膜状况,有炎症者应积极治疗而不要急于手术,嗜烟酒者应忌烟酒一个月以上,穿孔缘的溃疡、糜烂,更应积极治疗。 ②合理的切口选择。选择切口的原则是便于操作,以保证修补所用瓣膜能完好对位和张弛有度的缝合。如选 用唇龈沟切口,尚应注意口腔及牙体有否感染性疾病。 ③覆盖穿孔的组织瓣膜有良好的营养供给,因而要求组织瓣膜有足够的宽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