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逼阳
释义

古国名

逼阳, 春秋小国,子爵。其址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张山子镇一带。《世本》云:“逼阳,妘姓,祝融之孙,陆终第四子求言之后。”至于何时所封,初封何人,史无可考。《国语·郑语》曰: “妘姓邬、郐

、路、逼阳,曹姓邹、莒皆为守卫,或在王室,或在夷狄”, 可知逼阳与曹姓国及其他妘姓国皆为周时诸侯国。《

春秋》鲁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 春,鲁、晋、宋诸国联合攻打逼阳,因“城小而固”,至夏五月“遂灭逼阳”。逼阳城破,国君被俘,逼阳归宋。齐灭宋归齐,后归楚。秦设傅阳县,汉、晋因之,后废。

故城内及城外东部,地面散见许多陶片,以灰陶为主,多为豆、罐、盆之类。陶器除素面外,有的饰有绳纹、凹凸纹。出土文物有砖、板瓦、瓦当、铁渣、铜剑、铜镞、铜印等。石器也偶有发现。清光绪《峄县志·杂记》:“峄地古陶颇多,而以逼阳砖为甲,其制古拙,无文,长尺有余,宽半之,质坚,重逾于金石。人得之以为砚,付手民治之,锋刃不能入也。”故城南,群山之阴,古墓成群,常有画像石出土。

逼阳之战

春秋之时,楚共王(前590-前566年在位)占据长江中游天险,地广人众,兵力雄厚,欲霸天下,气势逼人。晋悼公(前572-前558年在位)联合诸侯力量,欲与楚国抗衡,但是仍觉势单力薄,不足以成事,于是便想通好雄据长江中下游的吴国,把它作为犄角之势。而逼阳国乃据吴国进入北方之要冲

,对于野心勃勃的吴王寿梦(前585-前561年在位)来说,如骨鲠(gēng耿)在喉。为了买好于吴,晋悼公便邀请诸侯各国会盟于柤 (zhā扎),今江苏省邳州市枷〔jiā架〕口),趁机灭掉逼阳国。

鲁襄公十年(前563年)农历四月,晋悼公以霸主的身份,召集鲁襄公、宋公、卫侯、曹伯、薛伯、杞伯、邾(zhū朱)子、滕子、小邾子、齐世子光,会盟于木且 ,遂结为联盟,以图霸业。会上,晋国的大将荀偃、士匄(gài盖)以 阳国倾向于楚国为由,请求讨伐逼阳国,借以打通进攻楚国的道路。晋国的主将荀嫈(yíng迎)听了,不以为然。他分析说:“逼阳城虽小,却相当坚固,易守难攻。即使攻下来,也不算勇敢;如果攻不下来,反而被诸侯耻笑。”荀偃、士匄再三请战,并当场立下了军令状,荀逼只好点头同意。于是,13国诸侯之师,战车辚辚,旌旗蔽日,浩浩荡荡地向小小的逼阳国杀来。

正如荀嫈所言:“逼阳虽小,其城甚固。”逼阳城依土山而建,城周长3293米,有“九里单八步”之说。南北长,东西宽,大体呈长方形,至今城墙最高处(北城墙)尚高出地平面8-10米,并建有6座城门(南、北门各一,东、西门各二)。《峄县志·古迹考》上说:“逼阳城在运河南,即左氏所谓‘城小而固’者也。城周十余里,中据土山,外建六门。东门外高冢累累,则传为 阳君墓也。”又说:“逼阳城,峄县南60里,城周9里,基址宏阔。土人往往得古砖,坚如金石,琢为砚,尤良。”《峄县志·搜遗》上说:“峄地,古陶器颇多,而以 阳砖为甲。其制古拙,无文,长尺有(同‘又’)咫(zhǐ指,8寸),宽半之,质坚,重逾于金石。人得之以为砚,付手民(以手艺为业者)制之,锋刃不能入也。”另据后人传说,逼阳子 豹,外能安邦,内能治国,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国君。

逼阳城内西南隅有一座小山。当诸侯大军即将到来之时,逼阳子作了充分的准备,还巧施一计,命令城内士民背着小米,在山上洒了个遍,一夜之间就成了一座金灿灿的米山。

却说诸侯大军开抵 阳城下,将逼阳城团团围住。晋国主将荀嫈骑马观阵。随从一将看见,心中一惊,便说:“逼阳城城小而固,易守难攻;又有堆积如山的粮食,坚守一年半载,何足为虑?”

这就是米山的来历。荀嫈对着米山仔细观察,又凝思一阵,似有所悟。于是从箭壶中拔出箭来,拈弓搭箭,对着米山“嗖”、“嗖”、“嗖”接连射了3箭,箭头着“米”便倒。荀哈哈大笑,说:“如果是米山,箭头射入,不会倒地。而今箭头着‘米’便倒,一定是一座石山。此乃疑阵,不足为虑!”于是下令13国诸侯联军合力攻城。

而今且说13国诸侯之师将小小的逼阳城团团围住,合力攻打。逼阳城内,君臣一心,官兵一致,坚守城池。联军接连攻了几天,一直攻不下来,而又不肯离去。

这时候,鲁国孟氏的家臣秦堇(jǐn紧)父押送辎(zī滋)重来到逼阳城下。逼阳人打开城门楼上的悬门,企图夺取辎重。而秦堇父和狄虎(sī思)弥见城门高悬,以为有机可乘,便率先挥军向城内杀去,鲁大夫叔梁纥(hé合)率部紧随其后。鲁军刚刚进去一半,忽然听到城门“豁啦啦”一声响亮,逼阳城守门士卒急忙将悬着的城门放了下来,企图关门打狗,分而歼之。

叔梁纥正率领鲁军向城内攻去,猛然抬头,看见原先提起的城门正在下落,大吃一惊:“大事不好!万一让他们将鲁军切成两半,那么困在城里的鲁军定将覆没!“他急中生智,连忙将手中的长戈扔在地上,举起双手,将正在下落的千斤城门奋力托起,并大喝一声:“赶快退兵!”后军看见情况有变,忙“哐”“哐”“哐”地敲起锣来(古时打仗,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已经攻进城里的鲁将秦堇父和狄虎弥听到收兵的号令,深恐后队有变,即令其部后队变前队,赶快退兵。待到攻进城里的鲁军全部退尽,叔梁纥双手向上一掀,就势撒开,那悬着的城门便落下了闸口。叔梁纥回到本营,对秦堇父和狄虎弥说:“二位将军之命,悬于我之腕也!”

据《峄县志·流寓志》引《春秋左传》载:“鄹(zōu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纥,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父叔梁纥也,为鄹大夫。身长七尺,武力绝伦。逼阳之役,纥抉悬门以出诸侯之师。”

诸侯之师仍不甘心,继续鼓噪攻城。这时,鲁将狄虎弥取来一只大车轮子,蒙上坚甲,作为盾牌,拿在左手,右手拔出长戟,独自前去挑战。孟献子看到此情此景,感叹地说:“《诗经》上说:‘有力如虎。’说的就是狄虎弥啊!”

逼阳城上的官兵,见鲁将施逞勇力,遂拿来一匹布,取开,沿城墙外放下,引鲁军登城。鲁将秦堇父即以手牵布,左右交换,须臾便盘至城堞。方欲登城,城墙上的逼阳守军用刀割断悬布,秦堇父便从半空中重重地摔了下来。逼阳城墙高数仞,秦堇父这一跤摔得不轻,半天没有爬起来,可他全然不顾。这时,城上悬布复又垂下。秦堇父翻身爬起,又手抓悬布,再次奋力上攀。刚刚接近城堞,悬布复被割断,秦堇父又被“咚”的一声摔到城墙脚下,当场就被摔昏了过去。当他刚刚苏醒过来时,布第三次垂下。秦堇父挽布如前,全无惧色。如此连续3次,逼阳人从心里佩服鲁将的勇猛,不再向下垂布了,只好命令全城的军民全力守城。秦堇父遂取来3截断布,在诸侯之师的营地上巡回展示了3天,以示其勇。

诸侯之师围攻逼阳城已达24天,仍未攻下。攻者己倦,而守者有余。时值夏令,恐有大水,军无退路,将生变故。荀偃、士匄二将便向主将请示说:“雨季快到了,逼阳城久攻不下,再拖延下去,恐怕回师不便。请你下令退兵吧!”荀嫈一听,不由大怒,顺手抄起身边的驽机向二将掷去,口中骂道:“老夫当初就说过:‘逼阳城小而固,未易下也。你们不听,自认可灭,在晋侯面前一力承当,牵连老夫,以致于此!攻城这许多日,未见有尺寸之功,现在又想班师。来由得你们,去就由不得你们了!再给你们7天的期限,如若再攻不下逼阳城,老夫就要你们的脑袋!”二将被骂得面红耳赤,诺诺而退。

五月初四,诸侯之师再度组织攻城。荀偃、士匄身先士卒,虽然城上矢下如雨,亦全然不顾。 阳城中,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将帅一心,军民团结,誓守孤城。他们先用箭射,箭用光了就用滚木、擂石。双方又坚持了4天。五月初八,城中的箭弩和滚木、擂石都用光了。荀偃、士匄一看,大喜过望,便率先爬上城墙,各国将士亦紧随其后,蚁附而上。经过一番激烈的巷战,逼阳城终于被13国联军攻下,逼阳子只好率领群臣投降。

从四月初九13国诸侯的军队联合围城,到五月初八攻下逼阳城,前后共费时29天。逼阳国虽小,但它作为一个小小的诸侯国,抵抗住了13国联军的猛烈进攻,坚持近月,浴血奋战,其艰苦、顽强的精神令人钦佩。因此,春秋逼阳之战被载入了中国的史册。

逼阳国被灭后,晋悼公把它送给了宋国。随后,晋悼公将逼阳子贬为庶人,除选择族人之贤者留下以主持祭祀外,其余所有君臣宫妃用人全部迁到晋国的霍城(今山西霍县)。

《谷梁传》上说:“齐桓之霸,灭谭(在今山东章丘市),灭遂(在今山东宁阳县北),降鄣(在今山东东平县东),迁阳(在今山东沂南县境);晋文之霸,执曹(在今山东定陶、曹县一带)伯,逐卫(在今河南淇县)侯;(晋)悼公之霸,灭逼阳。”由此可以看出逼阳之战在春秋诸侯争霸史上的重要地位。 人言,春秋无义战。然而小小的逼阳面对着强大的13国联军,奋起抵御,绝不畏惧退缩,至于弹尽粮绝,城破国亡时才不得已而降。谱就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反侵略的壮歌。如今的逼阳故城,只留下几处断壁残垣,然而又有谁听到了他们千百年来不断的诉说:宁与国都共存亡。漫步在荒郊野岭间,心中可有历史的烟云在暗暗涌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8: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