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通江口舍舟而涂抵繁昌纪实
释义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大通江口舍舟而涂抵繁昌纪实

作品年代:元代

作者:魏观

文学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

扁舟畏风涛,上马遵大路⑴。

马喜天路平,骞然欲驰骛⑵。

手疲两足痛,纵逸恐颠仆⑶。

呼奴执其辔,控驭使徐步。

前村望烟火,稍远得农扈⑷。

蔬笋兼可求,午膳爰不误。

少顷闻病翁,叫出蓬首妇⑸。

妇出拜旦言,穷苦日难度⑹。

夫远充民兵,儿小当递餔⑺。

翁病经半年,寒馁缺调护。

军需未离门,活计不成作⑻。

荒山要收丝,荒田要输赋⑼。

诛求里长急,责罚官府怒⑽。

近来点弓兵,拘贫放权富⑾。

迫并多逃亡,苍黄亘号诉⑿。

左右三五家,春深失耕务。

纷纭下牌帖,勾捉犹未杜⒀。

所言尽真悉,俾我心骇怖。

兹行事咨询,拯恤惧迟暮⒁。

州县嗟匪才,琐屑诚可恶⒂。

丧乱民疗深,君王重忧顾⒃。

所以谕旨勤,赤心相托付⒄。

民为邦之本,绥托在完固⒅。

胡为重刻剥,上德阻宣布⒆。

明当抗封章,为尔除巨蠹⒇。

作品注释

(1)遵:循着,沿着。

(2)天路:高远的路,指大路。又本作“大路”。骞(qiān):高举,飞起。

(3)纵逸:恣纵放荡,谓纵马行驶。颠仆:跌倒,跌落。

(4)扈:止步。

(5)蓬首:形容头发散乱如飞蓬。

(6)旦:当为“且”之误。或通“怛”,忧伤,悲苦。

(7)递餔(bū):疑为“递铺”之误。递铺,即驿站,为送达四方往来的文书。《元史·兵志四》:“急设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

(8)活计:生计。

(9)输赋:缴纳赋税。

(10)诛求:需索,强制征收。

(11)权富:指有钱有势的人。

(12)苍黄:神色匆促,慌张。亘:当为“互”之误。号诉:哭诉。

(13)勾捉:逮捕,追捕。杜:杜绝,制止。

(14)拯恤:援助,救济。迟暮:指时间晚。

(15)琐屑:指搜刮苛繁细碎密。

(16)疗(shuò):同“{疒樂}”,病。

(17)谕旨:指皇帝的诏令。

(18)绥托:当为“绥抚”,安定抚慰。完固:完好稳固。

(19)刻剥:侵夺剥削。上德:至德,指帝德。宣布:宣扬,广为宣传。

(20)抗:呈上。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巨蠹(dù):大蛀虫,喻大奸或大害。

作品赏析

该诗为叙事诗,寄寓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的深切同情。全诗通过描写明朝初年铜陵至繁昌一带一个普通家庭的痛苦生活,借一个农妇之口,道出了社会动乱时期民不聊生的惨象,痛斥了地方官府“重刻剥”的无情,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民生疾苦与当政者恶政之间的因果关系。

诗的大意是这样的:诗人与仆人一起顺江而下,途经铜陵时因害怕船小风浪大,舍舟驭马,从大通循大路往繁昌而去。行途不远,来到一农户家,谁知这家老人卧病在床,媳妇蓬头垢面,生活只有野菜聊且可以充饥。妇人告诉诗人说,因为战乱,丈夫到远处服劳役,年幼的孩子也被派去为官府传送文书。妇人接着说,家翁已经病了半年,仍然担心被抓,不敢出门,但生计困难,于是整个家庭便处于饥寒交迫之中了。另外,荒山荒田都依旧要交纳丝税和田赋,而交不了这些赋税,就要遭受官府严厉的责罚。于是村里百姓大都被迫逃亡了,他们形色慌张,哭诉连成一片。诗人相信妇人所说皆为实情,于是感慨万端,希望朝廷革除弊政,多多体恤民瘼,给予人民切实的关怀。

作者简介

魏观,字杞山,元末明初蒲圻(今湖北蒲圻)人。朱元璋下武昌,聘授他为平江学正。公元1368年(洪武初)建大本堂,命魏观教授太子,授诸王经历。官于祭酒(明朝国子监主管官)。后任苏州知府。明史言其治苏州“以明教化、正风俗为治”,“政化大行,课绩为天下最”。因受谗言遭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