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明湖街道 |
释义 | 简介大明湖街道(原东门街道)位于济南市历下区西北部,东至东护城河,与解放路、东关街道相邻;西至天地坛街、曲水亭街、大明湖公园西南门,与泉城路街道相邻;居黑虎泉西路、泉城路、大明湖路中部以东,南至南护城河东段,与千佛山街道(原司里街街道)相邻,北至大明湖公园东门,总面积1.77平方公里,属济南老城区。 由来1948年9月为济南市第一区。1951年1月为第二区分属东门大街、东华大街、钟楼寺街、宽厚所街、舜井街五个街政府。1952年7月为济南市第二区第一、第五居民社区。1954年12月为第二区第一、二、五街道。1955年1月改为第一区第五、八、九街道,同年9月依次改称为历下区钟楼寺、宽厚所、东门大街街道。1960年5月改称为历下公社钟楼寺分社、院东分社。1962年12月恢复为东门、钟楼寺、院东街道(1965年11月更名为珍珠泉街道)。1978年10月为东门、解放阁、钟楼寺街道。1990年7月撤销解放阁、钟楼寺、东门三个街道,重新合并组建为新的东门街道。2004年1月,更名为大明湖街道。 历史历代衙署所在地。官署、寺庙、名人故居多聚于此,街巷多以旧官署、寺庙或姓氏命名,承载了丰厚的地方文化。 与旧官署相关街巷名称有:县前街、县东巷、县西巷、按察司街、北察院街、运署街、德王府、院前街、院后街、小王府街、后宰门街、府东大街、府西大街、东西仓棚街、南北仓棚街、东更道、大厅门前街、南马道街、县马园子街、学院街、升官街、东华街、指挥巷等。 与寺庙建筑和姓氏人名相关的有:钟楼寺街、汇泉寺街、阁子前(后)街、天地坛街、舜井街等;东玉斌府、尹家巷、葛贝巷、高祥后街、苗家巷、南曾家桥、思敏街、小梁隅首街等。 与古城建筑和泉水文化相关的有:解放阁、南城根街、历山顶街、东城根街、东顺城街、贺胜戏场街、北门里街、南北历山街、兴隆店街、马园子街、木头园子街;黑虎泉路、曲水亭街、秋柳园街、后湾街、鹊华桥、珍池街等。 名胜古迹大明湖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大明湖,位于老城区北部。大明湖是由城内众多泉水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湖面46公顷,平均水深2米左右,有“蛇不见”“蛙不鸣”“淫雨不涨”“久旱不涸”四大特点。湖畔有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汇波楼、北极庙和遐园等多处名胜古迹20多处。其中历下亭、铁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济水注》记载:“泺水(即今趵突泉)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时大明湖位在今五龙潭一带。今大明湖时称“历水陂”。水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华二山,阔数十里。六朝时,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宋代称“西湖”。北宋齐州(治今济南)知州曾巩为防城区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和沿湖亭、台、堤、桥等景观。后经清淤整治,广植柳荷,1958年湖区及周围被辟建为公园,成为济南著名的游览胜地。 历下亭位于最大湖心岛上,因处历山之下而得名,是一座轩昂古雅的木结构建筑。四面临水,绿柳环绕,红柱青瓦,八角重檐,朱梁画栋,古朴典大明湖南门牌坊雅。唐天宝四年(745年),杜甫与北海太守李邕饮宴于亭内,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诗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历代广为传诵,历下亭也因此名扬天下。据记载,古历下亭位今五龙潭一带,已于唐朝末年倾塌。北宋以后移建于今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又在湖心岛上重建,后几经整修,基本保持了清代原貌。匾额“历下亭”三字,为乾隆皇帝手书。亭北名士轩墙上嵌有杜甫、李邕及济南历代名人的画像。门前抱柱上刻有郭沫若撰写的“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渠秋月一片大明”楹联。 北极阁坐落在大明湖北岸,又名北极庙、真武庙,是一座道教建筑。建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明永乐年间重修。庙宇建在7米多高的石砌高台上,由前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房组成。正殿内供奉北方水神真武帝君像,像旁有龟蛇二将、四天君塑像,均栩栩如生,口目传神。正殿两侧壁上绘有真武修炼成仙的壁画,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后殿名启圣殿,供奉着真武父母的塑像。 汇波楼位于大明湖东北岸北水门之上。北水门为宋熙宁五年(1072年)曾巩知齐州时所建,是济南唯一的北城门,既可设闸防水,又可泄水,保持水位恒定,通舟楫之便。明洪武四年(1371年)修建新城墙时,在北水门上建了两层城楼。因城内诸泉汇流入湖,再经水门北流出城,故名汇波楼。汇波楼建成后,成为人们登临游览,集宴赋诗的好去处,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原汇波楼毁于战火。1982年在原址上重建,基本保持了原貌。建筑为重檐歇肩式,气势宏伟。登楼北眺,可望鹊、华两山秀色,向南可览明湖美景,夕阳西下时,更可领略到“汇波晚照”的壮丽景象。 铁公祠坐落在大明湖北岸西端,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是为纪念明代兵部尚书、山东参政铁铉而建。明建文帝时,燕王朱棣起兵南下夺权,攻至济南。铁铉率军民坚铁公祠守,屡挫燕王。朱棣攻下南京自立为帝后,铁铉因兵微将寡,被俘牺牲。后人敬其英烈,立祠祀之。铁公祠为庭院式建筑,古朴典雅,占地6000余平方米,由曲廊、祠堂和“湖山一览楼”组成,院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风和日丽之日,铁公祠前可见“佛山倒影”奇观。 小沧浪位于铁公祠旁,是一处江南风格的小园林。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小沧浪亭、曲廊、荷池等组成。因系效法苏州沧浪亭风格修建,且规模较小,故取名小沧浪。曲廊沿湖而建,湖水穿渠引入荷池,池边建有八角形的小沧浪亭,建筑布局奇巧新雅,境界超凡脱俗。小沧浪园门两旁,镌有清代刘凤诰所作描写济南美丽景色的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代书法家铁保书。 遐园坐落在大明湖南岸,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山东提学使罗正钧创办山东图书馆时所建。原为图书馆的一部分,后划归大明湖公园。遐园布局仿照宁波天一阁,四周以回廊相连。因景致清雅,藏书丰富而久负盛名,故有“南阁(天一阁)北园(遐园)”之誉。园内假山突兀,花木扶疏,山石嶙峋,游廊迂回,亭台巧置。有读书堂、明漪舫、浩然亭等建筑,均造型巧妙,古朴典雅,被誉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园内西北角长廊壁上还嵌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 珍珠泉位于大明湖以南。在济南诸泉中与趵突泉齐名。珍珠泉泉池呈长方形,面积1240平方米,四周设有汉白玉雕刻石栏。池中泉眼甚多,串串银色水泡自水底翻涌而上,日光相映,如泻万斛珠玑。清人王昶在《游珍珠泉记》中描绘:“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明代济南诗人边贡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成化二年(1466年),德王朱见潾建德王府,将珍珠泉圈入王府中。清代康熙年间又改成巡府署院。今泉池周围广植花木,并建有亭台水榭,假山石桥,景色秀优美。 解放阁位于济南古城墙东南角,隔护城河与黑虎泉相望。阁址为当年济南战役解放军攻城突破口,是为纪念解放济南而建。1965年建成台基,1986年落成。台阁通高34.1米,占地1637.2平方米,建筑面积617.2平方米,为古典式建筑,金黄琉璃瓦,花岗石贴面。阁分两层,四面方形。上层攒尖宝顶,翘角重檐,斗拱承托,吻兽飞动,风铃扬韵。下层环廊,廊与阁由抱厦连接。廊阁绘有山水、花卉、鱼虫、飞禽、走兽等小品。廊外为平台,台周饰石栏。“解放阁”名为陈毅元帅题写,石刻鎏金,分别镶嵌在台基西、南两侧。台基东侧贴壁立《解放济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镌刻着3764位烈士的英名,由济南书法家朱学达楷书。台基西侧嵌《解放阁修建碑纪》,济南市政府立,书法家武中奇书。 由阁西台基拾级而上61级台阶进入阁底层大厅。大厅中央矗立一组济南战役英雄群雕像,四周陈列济南战役文物,外壁镶有8组反映济南战役场景的灰色大理石浮雕,画面生动逼真。由阁北侧台基登44级台阶可达台基二层,四周有汉白玉石护栏,凭栏观览,阁西水光潋滟,石林秀出,亭榭隐现;阁北沿河花园似绿色锦带,镶嵌颗颗珍珠;向南远眺,千佛、佛慧、会仙诸山,郁郁葱葱。 阁体首层为纪念大厅,石砌花岗岩外墙,内以硬木护壁,深红色花岗岩地面,厅正中为3米高的解放军攻城战士群雕,大厅外墙四周为35米长的汉白玉浮雕,描绘人民支援战争的宏伟场景。二层为观瞻厅,黄色大理石地面,四周石墙齐腰,上部为民族风格的灯笼窗,镶大面积玻璃,游客可观赏泉城秀色。厅外建1.8米宽的雷台走廊,汉白玉栏杆,供游客远眺。主体建筑的四周有108米的通透回廊,使基座墙体与主体建筑浑为一体。体现了纪念建筑的永恒、稳定、雄伟、庄严。1977年12月,被定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