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美无痕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 章建明 著 出 版 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 版 次: 1 页 数: 69 印刷时间: 2008-4-1 开 本: 24开 印 次: 1 纸 张: 铜版纸 I S B N : 9787807353249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根雕艺术源远流长,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彰显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经过最近二三十年的推广和普及,目前已成为中国现代生活中的一种变化现象。可悲盼是,时下一些所谓的“根艺美术大师”心态浮躁,沉迷于“名片艺术家”的幻境,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原理都不愿认真探索求证。比如流行多年的“三分人工,七分天然”的三七开创作“原则”,就有误导之嫌。天然美和艺术美是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关系,任何人都不可能复制或再现天然美,而过分拘泥天然美又势必影响艺术美的发挥。像这样简单的道理,现在也被一些人搅乱了。美学家王朝闻先生曾经说过,自然美是在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能引起人类感官愉悦的,未经打上人类劳动印痕的客观形式和事物。当自然界的根材被艺术家发现并引起感官愉悦时,才会被取来做根雕艺术的载体。在这之前,根材在自然中客观存在着,无所谓美与不美。只有经过审美发现、创意、构思、雕琢、打磨、上光、配座、命题等…系列劳动转换过程,才可以成为艺术品。 纯艺术品相对于工艺美术品也是有区别的,真正的艺术品不可复制,没有实用的目地性,是纯净的。时下一些“根艺”工厂大量地,年复一年地生产达摩、观音、罗汉等,既没有朦胧含蓄的意境,同时又与传统的东西相去甚远,实际上并不能称为根雕艺术晶。有一次我在展览会上看到南方某省一“大师”雕的达摩,肩扛大刀,手执洒葫芦。须知达摩渡江后,到嵩山少林寺面壁十年,是一典型的“苦行僧”,怎么可能携刀到处讨酒吃?艺术本和名利无关,无非就是获取情感愉悦和享受的一种精神食粮,这是所有真正有成就的艺术家都自觉恪守的座右铭。无视人文传统,不研究艺术语言的追名逐利之辈,怎么也成了大师,甚至特级大师?这是中国文化的悲哀!作为文化人、艺术家,我们脸上无光。我们责无旁贷,应维护根雕艺术文化品格的纯正, 目录惟根独钟 根雕艺境 自然之魂 神韵天成 审美品格 艺术精神 现代气质 线型魅力 寻奇觅美 异想天开 施艺要略 造型三题 治俗良方 宁巧勿拙 形式语言 唯美倾向 创造和谐 构图举要 底座配置 工艺特性 实用造型 命题刍议 艺术借鉴 培植美感 品质鉴赏 审美准则 创作杂感 根苑哲思 艺业随想 写意人生 虔诚感悟 名人说根 书摘插图惟根独钟 想当初,在机关挂闲职做“万金油”,将临不惑而无所成就。眼看年华虚掷,青春不再,着实心有不甘。正值心惶惶、路茫茫之际,适逢乡村大兴开山种植,废弃根木取之不尽。又遭友人蛊惑,遂一哄上钩,痛下决心,认定根雕这最省本钱的行当。学那东施效颦,自封“鬼根斋丰”,并请省城王京盙老先生篆书于厅堂。从今往后,只管耕耘而不问收获,荒了钓竿,疏了牌友,凉了提琴,别了影院,恍惚惚做起纯艺术的清秋人梦。 于是乎,义绉绉一介书生斯文不再。节假日,肩挎工具包,手拎编织袋,翻山越岭,走村过店,搜寻奇根异木。途中倍受口渴肠肌煎熬,还常被村民疑为采药材、捉蕲蛇、拾破烂,数遭野犬吠逐而逃夭。大傍黑负重返家,顾不得灰头土脸,趁兴头赶紧抠土、剥皮、裁截。平常时日,除了办公或操劳生计,稍有空闲,即趴在工作台上摆弄根块。一边熏着烟草,一边揣摹构思,依势造型,极尽三雕七磨之能事。口复一日,转遍了方圆数十里荒郊野岭,背回了上千件大小根材;年复一年,手头功夫渐入佳境,飞禽走兽和山川人物或奔、或驻、或立、或卧,仪态万方、洋洋洒洒堆满墙角几架。偶被亲朋碰翻,便像性命拿走一般直跳脚。到了这个份上,犹如农夫仓柜有粮,心底不慌,人前不再猥琐,谈吐底气益足。雅兴所至,登临城隍顶,放眼五云城,顿生世人皆醉我独醒之豪气。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心高气傲,踌躇满志之时,某夜内人出差回家,瞥见屋中根屑狼藉,泥石成堆,蚂蚁结群,电水壶焦臭扑鼻。忍无可忍,破口横眉,历数往日“积怨”,直呼神经病!到底是妇人之见,分不清事情轻重,区区一壶岂可与艺术相提并论?曲高和寡,知音难觅,古人确有先见之明。沮丧之余,想想挨训也是活该:谁让你移情别恋,鬼迷心窍,深陷于盘根错节而不思自拔?唉,与其说是人雕根,倒不如说是根雕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