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连民族学院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
释义

大连民族学院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3月, 是根据民族院校的学科发展需要而创建的。该所的防灾减灾研究工作中心任务是:民族地区灾害研究和防灾减灾对策;民族建筑结构的防灾减灾与防护技术;能源灾害的研究与防灾减灾及防护技术。该所的研究人员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承担和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项目“立式钢制圆柱储液罐地震作用提离振动控制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青年基金项目“油田储罐地震反应控制研究”;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储液容器地震反应控制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基于性能的立式储罐抗震设计研究”,“输液管道系统动力分析及抗震加固措施研究”;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混凝土空心砌块多、高层大开间结构设计研究”;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风险基金项目“柔性罐底立式钢制储罐结构体系研究”。并结合项目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82篇, 其中被EI收录文章15篇,出版教材5部,专译著2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目前承担省级科研课题四项,企业科研课题多项。 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的发展思路是以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校级重点学科为支撑,立足民族地区灾害的研究与防治技术研究,并以此为突破口,打造民族院校科学研究的特色,并将研究向能源领域灾害和山地城市灾害延伸,拓宽研究范围,创造品牌。

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博士12人。研究所下设防灾减灾研究室,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研究室,民族建筑数字化实验室。研究所在相关领域和国内外保持着广泛的合作或协作关系,并与有关高校联合培养该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本所的研究方向包括:结构控制与健康诊断技术,其重点:能源企业的重大设备和设施地震响应控制技术;民族建筑的地震响应控制技术;跨越结构的地震响应及风振响应控制技术;能源企业的重大设备和设施健康诊断技术;民族建筑健康诊断技术;跨越结构健康诊断技术。灾害荷载作用下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其重点:民族建筑灾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性能;大型结构灾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性能;民族建筑灾害荷载破坏修复加固措施;大型结构灾害荷载破坏修复加固措施。城市防灾减灾管理研究,其重点:生命住宅系统的概念构成和模型的构建,评价指标与方法;城市灾害种类的空间分布、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风险度。数字灾害技术:其重点:民族建筑的数字化;民族建筑的数字灾害及灾害预测。

本所的软硬件支撑:软件:专业版ADINA、ANSYS、PKPM、ETABS、三维数字信息采集等分析软件。硬件:振动检测分析系统,数字三维扫描系统,管道腐蚀监测系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