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理州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
释义 | 2009年 目标全面实现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06.8亿元,增长12.3%,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分别增长6%、15%和13.8%。财政总收入完成67.6亿元,增长12.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6亿元,增长14.4%;一般预算支出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02.1亿元,增长36.1%。 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 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 抓住扩大内需机遇,争取到中央和省扩大内需项目380项、资金14.2亿元,千方百计筹措项目配套资金5.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3亿元,增长33%。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大丽铁路建成通车,大瑞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关巍公路进入路面铺筑,鸡足山旅游公路、上关至北五里桥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大丽高速公路、祥姚公路、跃龙公路开工建设。实施了902公里29个乡镇通乡油路、1234公里141项乡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 夯实农业基础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全州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77亿元,增长13%。粮食总产量达139.2万吨,增长3%,连续五年实现稳定增长。改造中低产田地24万亩。建成农村供水工程264件,解决12.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1139个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全面完成1.4万户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大,转移富余劳动力7.4万人。解决了6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发挥骨干产业优势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 抓好结构调整和重点企业帮扶,工业经济在全省率先止跌回升。完成工业总产值374.3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2户达178户,实现增加值91亿元,增长16.2%。力帆骏马、祥云飞龙位居全省百强民营企业前列。 努力培育内需市场 消费旅游持续升温 建成标准农家店350个。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4亿元,增长16.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5.5亿元,增长24.9%。商品房竣工71.7万平方米,增长144.4%;销售97.8万平方米,增长134%。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销售6.7亿元,兑付补贴6783万元。 旅游二次创业步伐加快,苍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环球嘉年华等高星级酒店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喜洲古镇、双廊古渔村开发加快,苍山大索道、《希夷之大理》实景演出项目启动建设。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超过千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92.3亿元。 创新体制机制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配套改革顺利展开。完成州、县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编制上报工作。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行政机关和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有序推进。 对外开放和合作水平逐步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引进州外实际到位资金74亿元,增长47.7%。招商引资工作名列全省第三名。 不断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金融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为470亿元,增长23.6%;贷款余额为317.6亿元,比年初增加68.9亿元,增长27.7%。 推进城镇发展 “两保护两开发”步伐加快 城镇规划建设得到加强。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物流、教育、医疗、交通、旅游5个专项规划编制同步展开。完成115平方公里县城以上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启动了10个乡镇和184个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112项,完成投资4.7亿元。全州新增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城镇绿化覆盖率为23%,城镇化率达31%。 “两保护两开发”取得新进展。洱海流域36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面启动。上关、喜洲、双廊等重点集镇污水处理工程开工建设。启动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新建30个村落污水处理系统和7378户庭院污水处理设施,建成10座中温沼气站。恢复建设2100亩湿地。国家水专项洱海项目顺利启动。海西“百村整治”首批41个村、三塔景观核心区整治和“空心村”改造试点进展顺利。凤仪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力帆骏马年产2万辆重卡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投产,5户大型仓储企业入驻园区。 加强环境资源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七彩云南保护”大理行动稳步推进,生态州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6县市生态建设规划编制顺利进行。洱海保护治理力度加大,洱源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步伐加快,洱海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云龙沘江污染治理取得进展。洱源西湖被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建校舍22万平方米,排除D级危房17.9万平方米。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新建10个乡镇文化站和142个农家书屋。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5%和98%。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3%,年人均筹资标准达100元。 认真实施“贷免扶补”政策,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发放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亿元和1.7亿元,分别增长19%和64%。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开工建设廉租住房37.3万平方米,竣工21.6万平方米,解决了4320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施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647户。 重视民主法制建设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依法治州工作得到加强。“五五”普法扎实推进。完成旅游条例起草工作。严格依法行政,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61项。全面落实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四项制度。 文明大理示范工程建设启动实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 2010年 政府工作更加注重民生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目标,按照“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旅游二次创业生力军、滇西城镇化进程领跑者”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文化立州、旅游兴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巩固回升好势头,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努力推动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目标鼓舞人心 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 “五坚持”构建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善用法治手段组织经济运行,管理社会事务。二是运用民族区域自治权力,加强地方性法规和政策的起草制定工作。三是改进行政执法方式,突出以人为本,实现文明执法。四是规范行政行为,充分保障公民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五是拓宽行政争议解决渠道,高度重视和解、调解、复议、诉讼等各项工作,有效化解行政纠纷。六是增强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自觉性,切实加强政府内部的监察、法制、审计等专项监督。 坚持权责统一 建设责任政府 一是对公民反映的各项诉求,严格实行首问责任。二是对上级安排部署的工作和对社会、公民作出的服务承诺,坚决落实,不打折扣。三是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实行限时办结,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严格行政问责。 坚持信息公开 建设阳光政府 一是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二是实施重要事项公示制度,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三是推行重点工作通报制度,及时采纳合理意见,推动工作落实。四是强化政务信息查询工作。 坚持改革精神 建设创新政府 一是树立创新理念。二是把握创新重点。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加快经济发展和完善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积极探索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的有效途径。 坚持从严施政 建设效能政府 一是推行行政绩效管理制度。建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评价机制,开展重点建设项目专项督查和审计,加强对民生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强化重点工作效能评价。二是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坚持厉行节约,实现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经费零增长,会议、庆典、论坛和外出考察经费压缩20%。三是推行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强化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管理,完善重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制度,加快推进项目代建、代理。完善政务网络电子监察系统,提高监督效能。加强廉政建设,有效预防腐败行为发生。四是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强化目标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搭建服务平台,提高政务效率。 2010年 十大亮点工程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建设 建立健全项目实施责任制,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亿元以上。 加快推进一批在建项目。配合推进大丽高速公路、大瑞铁路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关巍公路、上关至北五里桥公路、苍山大索道、大理滇西技师学院一期项目建设。加快环洱海生态公路、鸡足山旅游公路、跃龙公路、祥姚公路、弥渡果河公路建设。 启动实施一批新建项目。开工建设丽江机场至鹤庆县城一级公路。实施6个项目171公里通乡油路建设、152个项目1200公里通达工程建设。 储备争取一批基础项目。配合做好大理至普洱、大理至永胜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做好滇西国际机场、城际轨道交通、引水济洱、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繁育(大理)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着力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完成21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加大山区“五小”水利建设和干支渠防渗处理力度,提高有效灌溉能力。认真实施水利血防、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8万人,转移就业6万人。 切实抓好粮食生产。抓紧制定出台粮食中长期增产计划纲要。实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40万亩,扶持冷凉山区种植地膜包谷35万亩,推广间套种120万亩、水稻精确栽培示范10万亩。力争粮食总产增长2%以上。 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促进优势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种植烟叶39万亩,完成114万担烟叶收购任务。种植无公害蔬菜50万亩、特色水果50万亩、薯类25万亩,改造低产桑园3万亩。推进地理标识产品保护和地理标识认证商标的申报、管理工作,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力争全年出栏生猪352万头、肉牛47万头、肉羊129万只,存栏奶牛13.8万头。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好102个贫困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圆满完成扶贫开发五年行动计划。加大对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扶持12个民族团结示范村发展。 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大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 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实施。加快大理卷烟厂50万标箱技改、云南白药大理制造中心等23个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开工建设鹤庆三德水泥扩建、祥云红蜘蛛矿业技改等43项重大工业发展项目。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强化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建设特色园区,做强、做大、做优重点工业园区,促进优势特色工业产业集聚发展。 积极支持科技创新。认真实施重点产业创新、企业重大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工程。对新认定的省以上技术中心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奖励。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鼓励支持生物医药、乳业、机械制造等重点骨干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增强竞争力。推进“矿电结合”,加强资源整合和区域合作,提高资源保障度。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扶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健全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公共信息、融资担保、技术创新、维权减负等服务平台,重点扶持小企业加快发展。 着力推进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 加快旅游二次创业步伐。尽快完成苍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综合试点规划编制,启动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增强苍洱景区核心竞争力。完成《希夷之大理》实景演出项目建设。加快环球嘉年华、大理古城提升及喜洲古镇、双廊古渔村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大理王宫博物院。做好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增长8%以上,旅游社会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积极培育会展创意产业。办好三月街民族节、国际兰花茶花博览会、洱海开海节、大理国际影会、漾濞核桃节等节庆活动。积极争取省级、国家级专业性会展和国际国内有影响的常设性论坛落户大理,努力把大理打造成为重要会展基地。 发展壮大商贸物流业。完成滇西建材物流配送中心、大理物流园区货运枢纽站、滇西成品油储备库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实施云南物流集团产业开发、昆钢物流商贸城等一批建设项目。继续实施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350个标准农家店,完善农村商业网络。 着力推进以滇西中心城市建设为重点的城镇发展 抓好规划编制。完成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物流、教育、医疗、旅游5个专项规划的上报审批。完成大理市、巍山县、漾濞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海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快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启动100个中心村、重点自然村建设与整治的规划编制。 加快城镇建设。做强1+6城市群,做优南涧、永平、云龙、剑川、鹤庆5个门户县城。切实抓好海西整治,加大海东开发力度。 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推进城市综合管理。重视规划宣传,推进规划实施,强化规划执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抓好大理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和各县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活动,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宜居城镇。 着力推进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完成《中国大理洱海流域低碳经济试验区战略规划》编制,争取将洱海流域列为国家和省低碳经济试验区。创建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和生态产业园区。实施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控制能耗总量。新建户用沼气池8000户,节柴改灶9000户。 坚定不移保护洱海。抓好洱海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和主要集镇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实施,加强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户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好入湖河道治理、洱海东区湖滨带生态修复、新一轮“三退三还”工程。加快上关至北五里桥综合管网、下和至观音阁截污干渠建设。加强洱源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清洁能源产业。 积极发展森林生态产业。编制完成全州中低产林改造规划。新植核桃156万亩、红豆杉2万亩。 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实施好“七彩云南保护”大理行动计划,加快生态州及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县市创建工作。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抓好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剑川剑湖、鹤庆草海等湿地建设,加大云龙沘江污染治理力度。 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全面推进配套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农村担保方式创新,健全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全面完成州、县市政府机构改革。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抓住云南实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历史机遇,认真研究潜在优势,争取布局一批重要交通、物流项目和新兴产业。不断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力争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握国家产业调整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切实抓好招商项目储备和推介,创新招商方式,引进一批有资金实力、有核心技术、有管理优势的战略投资者和产业项目。确保引进实际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力争全年招商引资突破100亿元。 着力推进财政金融保障能力建设 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加大财源培植力度,推动新项目投产达效,培育新兴财源和后续财源。严格预算管理,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扩大内需、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建设以及保障民生的资金需求。 积极争取金融支持。深化银政、银企合作,引导州内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力争新增贷款80亿元以上。 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巩固“两基”成果。完成25.1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推进校点布局调整,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深化高中阶段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抓好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工作。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医疗急救指挥和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贫困人群医疗救助体系。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40元。向城乡居民提供年人均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和文物保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和整理工作。加快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劳动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创业,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重视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启动实施6个县级敬老院建设。 加强人才、科技和人口计生工作。强化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 加大惠民工作力度。认真实施好扶贫开发、爱心圆梦、廉租住房、农村危房改造、校舍安全、农村安全饮水、35万亩地膜包谷、医疗卫生服务、农机下乡、节能惠民等10项惠民工程。 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主动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州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大理创建活动,实施好十大创建工程,倾情打造“人文大理、幸福家园”。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监管防控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隐患排查整改,切实抓好道路交通、消防、煤炭生产、尾矿库运行、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食品药品加工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重视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打好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