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过程力学特性研究
释义

基本信息

作 者: 郝哲喆 著

出 版 社: 地质出版社

ISBN: 9787116064690

出版时间: 2010-01-01

版 次: 1

页 数: 104

装 帧: 平装

开 本: 16开

所属分类: 图书>工程>交通工程

内容简介

《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过程力学特性研究》针对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过程力学特性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过程模拟研究,大跨度公路隧道监测数据的时序分析方法研究,大跨度公路隧道围岩参数反分析方法研究,大跨度公路隧道长期稳定性分析等。《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过程力学特性研究》是作者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可供交通、土木、水利、矿山等系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研究生参考。

作者简介

郝哲喆,教授,1972年4月生,辽宁沈阳人。。199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矿山建筑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于东北大学获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于东北大学力学流动站完成一站博士后研究:2007年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流动站完成二站博士后研究。

现任沈阳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沈阳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东北分会理事、辽宁省力学学会理事。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辽宁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隧道与地下工程、岩土加固与堵水技术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其它课题多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二、三等各1项。刘向峰,副教授,1974年7月生,内蒙古赤峰市人。1996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1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5年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地下结构工程、岩石动力学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纵向基金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辽宁省力学学会理事。

王来贵,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62年5月生。山西闻喜人。1984年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工程力学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于阜新矿业学院矿山工程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5年于东北大学获矿山工程力学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于成都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曾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现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山灾害治理研究院院长、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环境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东北分会常务理事。曾获煤炭工业拔尖人才、辽宁省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称号.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岩石力学、岩石动力学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5项,主持煤炭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基金、原煤炭部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博士起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共30余人。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公路隧道建设在国内外的发展

1.2.1 国外公路隧道建设概况

1.2.2 国内公路隧道建设概况

1.3 公路隧道设计方法

1.3.1 隧道工程的特点

1.3.2 公路隧道设计方法的发展

l.3.3 公路隧道设计方法

1.3.4 我国现行的公路隧道技术规范

1.4 公路隧道施工新奥法

1.4.1 公路隧道施工方法

1.4.2 新奥法简介

1.4.3 新奥法分类

1.5 公路隧道计算方法

1.5.1 发展历程

1.5.2 公路隧道计算方法

1.5.3 主要问题

1.6 公路隧道数值分析方法

1.6.1 岩土及隧道工程分析方法评述

1.6.2 隧道工程数值分析方法简述

1.6.3 常用数值分析软件评价

1.7 研究工作

第2章 对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2.1 引言

2.2 大跨度公路隧道现场介绍

2.2.1 隧道概况

2.2.2 隧道区地质条件

2.2.3 现场监测工作说明

2.3 大跨度公路隧道的施工监测

2.3.1 现场隧道监测方法

2.3.2 监测方案设计

2.3.3 监测方法研究

2.4 对大跨度隧道开挖变形的思考

2.4.1 开挖力学行为简析

2.4.2 新奥法开挖的变形特征

2.4.3 初期支护(锚喷)分析

2.4.4 二次支护(模筑)分析

2.4.5 富含灰泥地层开挖变形特点分析

2.5 对大跨度隧道开挖中主动控制的分析

2.5.1 围岩稳定特征剖析

2.5.2 围岩变形主动控制方法

2.6 小结

第3章 大跨度公路隧道开挖过程模拟

3.1 引言

3.2 软件介绍

3.2.1 FLAC概述

3.2.2 FLAC-3D简介

3.2.3 FLAC-3D计算和分析步骤

3.3 计算模型建立

3.3.1 现场开挖方法

3.3.2 模拟程序流程

3.3.3 模型建立

3.3.4 开挖模拟步骤

3.3.5 初始网格剖分

3.4 程序模拟结果

3.4.1 不平衡力变化

3.4.2 应力分布

3.4.3 塑性区分布

3.4.4 位移分布

3.4.5 监测点应力

3.4.6 监测点位移

3.4.7 地表沉陷

3.5 计算结果分析

3.5.1 不平衡力分析

3.5.2 应力分布规律

3.5.3 位移分布规律

3.5.4 历史记录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大跨度公路隧道监测数据的时序分析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时间序列分析理论

4.2.1 时序分析基本原理

4.2.2 模型的识别

4.2.3 参数估计

4.2.4 模型检验

4.2.5 模型预测

4.3 现场隧道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

4.3.1 实测数据及其回归分析

4.3.2 时间序列分析

4.3.3 时间序列预测与数据的回复

4.3.4 位移长期预报

4.4 小结

第5章 大跨度公路隧道围岩参数反分析方法研究

5.1 隧道工程反分析方法综述

5.1.1 引言

5.1.2 反分析基本概念

5.1.3 反分析方法的选取

5.2 本章研究方法

5.3 依据正交设计法的数值模拟正分析

5.3.1 数值模拟计算方案确定

5.3.2 数值计算结果

5.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反分析

5.4.1 神经网络输入模型

5.4.2 神经网络优化

5.4.3 神经网络训练

5.4.4 神经网络预测

5.5 小结与展望

5.5.1 小结

5.5.2 展望

第6章 大跨度公路隧道长期稳定性分析

6.1 引言

6.2 解析分析

6.2.1 隧道模型的简化

6.2.2 位移分析

6.2.3 蠕变物性参数确定

6.2.4 硐周围岩应力分析

6.2.5 硐周围岩位移分析

6.2.6 结论

6.3 弹塑性数值分析

6.4 黏弹性数值分析

6.4.1 FLAc的蠕变分析功能

6.4.2 模型建立

6.4.3 开挖瞬时分析

6.4.4 长期蠕变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