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释义

简介

中文名: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病原中文名: 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大豆细菌疫病假单胞菌)

病原拉丁学名: Pseudomonas syringae pv.glycinea(Coerper)Young,Dye&Wilkic

病害类型: 细菌

主要危害作物: 大豆

主要为害部位: 为害幼苗、叶片、叶柄、茎及豆荚

为害症状

为害幼苗、叶片、叶柄、茎及豆荚。幼苗染病子叶生半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斑。叶片染病初生褪绿不规则形小斑点,水渍状,扩大后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3~4mm,病斑中间深褐色至黑褐色,外围具一圈窄的褪绿晕环,病斑融合后成枯死斑块。茎部染病初呈暗褐色水渍状长条形,扩展后为不规则状,稍凹陷。荚和豆粒染病生暗褐色条斑。

病原形态特征

Pseudomonas syringae pv.glycinea(Coerper)Young,Dye&Wilkic称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大豆细菌疫病假单胞菌),属细菌。菌体杆状,大小0.6~0.9μm,有荚膜,无芽孢,极生1~3根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白色,有光泽,稍隆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种子上或未腐熟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即发病,成为该病扩展中心,病菌借风雨传播蔓延。多雨及暴风雨后,叶面伤口多,利于该病发生。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2)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我国已育出一批较抗细菌性斑点病的大豆品种,如科黄2号、徐州424、南493—1、沛县大白角等。(3)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5)发病初期喷洒1:1:160倍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液400倍液,视病情防治1次或2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38:31